碳材料家族新星——石墨炔的性質、應用與展望︱嶺航未來

更新時間:18:00 2025-05-26 HKT
發佈時間:18:00 2025-05-26 HKT

近年來,環境和能源議題引起關注,各國各界都積極尋求應對良策,加快先進的潔淨新能源技術研發及應用,以實現社會可持續發展。其中對各類能源的開發是學界的關注重點,筆者多年來從事碳材料相關研究,重點關注自2010年便引起熱烈討論的石墨炔——一種新的全碳納米結構材料。雖然這一材料具備獨特的結構和性質,且在多個領域展現出驚人的應用潛力,但受限於製造工藝和種類,導致其尚未滿足量產的條件,以及未能在社會普及應用。筆者與研究團隊經過多年努力,近期成功製造一系列石墨炔材料,成為石墨炔發展的一大突破。

獨特結構與性質

石墨炔(Graphdiyne,GDY)是一種新興的二維(2D)碳材料。
石墨炔(Graphdiyne,GDY)是一種新興的二維(2D)碳材料。

石墨炔(Graphdiyne,GDY)是一種新興的二維(2D)碳材料,以其獨特的碳原子結構而著稱。不同於石墨烯由碳原子構成蜂巢狀結構,石墨炔的結構特點是在苯環之間加入特殊的化學鍵,使其在結構上更複雜且具孔隙。此特性使石墨炔具有優異的電荷傳輸性能、更強的吸附能力與較高的化學穩定性,非常適合應用於電子元件和能源相關裝置,也具備在不同領域應用的巨大潛力。

由於石墨炔在電子性質、化學性質與結構特性方面都具備獨特性,科學家經常將它與其他二維材料,如被外界稱為「神奇材料」的石墨烯、過渡金屬二硫屬化物(TMDs)、MXenes及六方氮化硼(h-BN)等進行比較。和石墨烯不同,石墨炔本身就有適合用於電子及光電子設備的條件,毋須額外進行改性能,這使其更加靈活。此外,石墨炔可以進行多種化學改造,意味着我們可以精確地調整它的電子、光學與催化性能。

雖然有其他的二維材料在化學性質上更具穩定性,但石墨炔的孔隙結構能夠提供更快的離子傳輸和更多的反應位點,使其在能源儲存和電催化中更具潛力。它的柔性結構也讓其適合於製造可彎曲的電子產品,在前沿應用中較傳統的二維材料更有優勢。

延伸閱讀:AI支援傳統學科 大學古典詩詞教學新方向︱嶺航未來

潛在應用領域廣

石墨炔因其特殊性能,在多個領域都展現出巨大潛力,包括能源儲存、電催化(使電極、電解質介面上的電荷轉移加速反應的一種催化作用)、電子元件及生物醫學領域。在能源儲存與轉換方面,石墨炔的多孔結構與高導電性能提升儲電容量和穩定性,可以作為理想的鋰離子電池、鈉離子電池及超級電容器材料。此外,石墨炔也展現出較強的催化性能,有望成為燃料電池中的貴金屬。

以在日常生活中普及使用於手機、電子設備和電動車的鋰離子電池為例,它看似非常環保,但其生產過程會排放大量碳和污染物,而廢棄的鋰電池亦會造成環境污染的問題。因此,在環境保護方面,石墨炔扮演着重要角色。它的催化特性和強大的吸附能力,能幫助將污染物轉化為無害物質;以石墨炔為基礎的薄膜材料可以提高過濾效率,對於水淨化及海水淡化極為有效。

在未來的電子產品中,石墨炔有望取代傳統的矽材料,尤其是在可穿戴設備和柔性、可摺疊顯示器等方面。同時,石墨炔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亦有潛力應用於藥物遞送與生物傳感,能幫助檢測生物分子,並在醫療和環境監測中發揮作用。

延伸閱讀:區塊鏈賦能低空經濟 新私隱保護架構解無人機安全疑慮︱嶺航未來

或引領技術革新

石墨炔的獨特結構使其具有優異的電荷傳輸性能、更強的吸附能力與較高的化學穩定性,非常適合應用於電子元件和能源相關裝置,也具備在不同領域應用的巨大潛力。
石墨炔的獨特結構使其具有優異的電荷傳輸性能、更強的吸附能力與較高的化學穩定性,非常適合應用於電子元件和能源相關裝置,也具備在不同領域應用的巨大潛力。

儘管石墨炔具備巨大的應用潛力,但在廣泛應用與商業化之前仍存在諸多挑戰。目前,生產高品質石墨炔的技術尚未成熟,產量有限,成本效益有待提升。同時,筆者也正就石墨炔在實際使用環境下的長期穩定性問題進一步深入研究。

現階段,隨着生產技術和應用研究的進展,筆者相信石墨炔的發展前景光明,如果可以克服上述提及的挑戰,配合人工智能演算法的情況下,石墨炔將在許多領域引領技術革新,有望在未來納米科技與材料科學的發展中扮演關鍵角色。

本欄歡迎院校學者投稿,分享個人學術見解及研究成果,1400字為限,查詢及投稿請電郵︰[email protected]

文:嶺南大學跨學科學院助理教授郭瑛

延伸閱讀:支援高齡社會 培育樂齡科技生力軍︱嶺航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