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教別人的孩子易 教自己的孩子難? |父中作樂
發佈時間:12:00 2025-05-25 HKT

最近因工作關係,接觸多了年輕人,又證實多年前一個想法十分正確:教別人的孩子易,教自己的孩子難。
第一次有這個想法,是兒子3歲時習泳。太太是前游泳教練,順理成章自己教。可是孩子玩水還可以,要把整個小頭顱浸進水裏,一般都害怕得要命。來到這個游泳必經階段,兒子一怕,便用雙手雙腳緊纏媽媽不放。我這個外行人不明就裏,還在岸上大喊:「把兒子拉開吧!」殊不知人類在生死關頭拼死之力有多強。
延伸閱讀:笨泥爸爸 - 親子有計|父中作樂
最後我們還是放棄,無奈把兒子和學費交給泳班。不消一個月,教練已把我們家中這個「別人的孩子」教得妥妥貼貼,每次到泳池便一頭栽進水裏和同學嬉戲。
教自己的孩子,父母通常懷着太多憐憫與偏私,自己不好過也不想他們難過;教別人的孩子,收了人工,目標為本,總能狠着心腸果斷殺「罰」。就算現在兒子長大成人,跟他說話我也是小心翼翼,惟恐傷其自尊心,更怕惹太太不滿;別人兒子的話,我可以毫無顧忌,揮灑自如。
延伸閱讀:笨泥爸爸 - 老店家的味道|父中作樂
上月帶一班年輕人外出做活動,場地有一張大沙發。我召集眾人做簡介,一個男生見沙發心喜,毫不客氣,全身放鬆睡在其上,兩者彷彿融為一體。我連忙喝罵:「坐好!以為你在家嗎?」他才不情不願地爬起來。分配好工作後,兩個女孩明明在不同崗位工作,偏偏還像閨蜜般黏在一起,當然又捱我一輪責罵。
年輕人要教,年輕的老師也要教。某次邀請某中學參加活動,接洽的年輕人回覆:「要學生喜歡的活動我們才可舉辦,他們不喜歡的話,下次連其他活動都不參加。」這說法好像把學生變成顧客,而顧客永遠是對的。老師不是該把自己認為有益的活動推薦給學生,而不是由學生的喜惡定奪?這種心態實在本末倒置。
假如教別人的孩子像縱自己的孩子一樣,後果堪憂。
文:笨泥爸爸
作者為資深兒童傳媒人,《親子王》前主編,分享如何做個快樂孩子的快樂父親。
延伸閱讀:笨泥爸爸 - 慢行好行|父中作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