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月平 - 手心裏的愛|教評心思

更新時間:12:53 2025-05-17 HKT
發佈時間:12:53 2025-05-17 HKT

「孝」是一直深植於心中的情感,它既是家庭關係的核心,也是社會和諧的基石。學校是文化傳承與品格培養的重要載體,並藉着不同的佳節或活動實踐。臨近母親節,我校於上周五(5月9日)舉辦「母親節手作傳情活動」,以「愛的手作坊」為名,讓學生通過雙手承載情感,表達對母親的感恩與敬愛。

此次活動不僅是節慶的慶祝,更是一場富有教育意義的德育課程。學校誠邀家長義工與社區的老友記共同參與,踐行家校社三方協作的教育理念。當天,學生、家長與老友記齊聚一堂,在歡聲笑語中攜手創作。學生們在長輩的指導下,專注地製作扭扭棒花束、花飾品、暖心小夜燈與心意卡。每一件作品都承載着他們對母親的深情厚意,體現了「孝」的精神在當代表達中的新樣貌。

延伸閱讀:楊佩珊 - 姊妹學校交流共成長|教評心思

從選材、設計到書寫祝福語的過程中,學生們一絲不苟,傾注真情。有學生將扭扭棒巧手編成玫瑰,興奮地說:「這是媽媽最喜歡的顏色。」還有學生在卡片上寫下:「謝謝你每天為我早起、為我操心。我愛你。」這些平日羞於啟齒的話語,通過紙筆與工藝悄然流露,讓深沉的愛與敬意得以在指尖間傳遞。

延伸閱讀:翁港成 - 笑聲滿校園|教評心思

活動尾聲,每位學生親自挑選一枝康乃馨,與手作一同帶回家,作為向母親表達敬意的節日驚喜。看着學生們小心包裝、謹慎託付的模樣,彷彿見證了「孝」的種子在孩子心中悄然萌芽,在家庭中靜靜綻放。「我愛你」,雖未言於口,卻早已在一筆一畫、一針一線中被深情訴說。

此次活動的圓滿離不開家長與社區長者的投入與支持。他們不僅是活動的協助者,更是文化的守望者與價值的傳遞者。這種世代之間的交流,豐富了學生的學習經驗,深化了「孝」在當代表達中的實踐意義。願每位學生都能將今日的一件手作,化為未來日子里的恆久孝心。向所有辛勞奉獻的母親致以最誠摯的敬意與祝福——母親節快樂!

延伸閱讀:鄭家寶 - 韶華不負少年志|教評心思

陳月平
作者為裘錦秋中學(屯門)校長、教育評議會執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