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煒東 - 預防沉迷打機|學友智庫
發佈時間:18:18 2025-05-13 HKT

電子遊戲已成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適度遊戲能有助孩子放鬆心情。電子遊戲經過精心設計,令玩家持續感到成就感,當中的快樂感能刺激大腦分泌多巴胺,帶來興奮和滿足。學習、運動和社交所帶來的滿足相對效果來得較慢,程度較低,電子遊戲因此容易令孩子沉迷,影響孩子對現實生活的興趣。
延伸閱讀:方富正 - 如何規劃DSE試後的「假期」|學友智庫
家長可盡早為孩子建立合理的遊戲規範。例如每天遊戲時間不超過半小時,並僅在完成學業和家務後才能遊戲。在制訂規範時,最好能與孩子共同商討,讓孩子參與制訂規範的過程。此外,規範應具體且一致,避免因模糊引發不必要的爭執。當執行規範時,家長可盡量避免採用命令式的語氣,例如「不准打機」,可多採用堅定但溫和的方式說明原因,例如「完成作業後才打機,這是我們之前所協議的」。
幫助孩子發展遊戲以外的興趣,是預防沉迷的關鍵。家長可以觀察孩子的特長,支持孩子發展多方興趣。例如參加運動、學習音樂或藝術,或是讓孩子在家疊積木、做手工畫作等,讓孩子從其他活動中獲得成就感,減少他們對電子遊戲的依賴。家長還可多與孩子一起活動,例如一起遠足、烹飪或玩桌遊,讓家庭互動成為孩子的愉快經歷,進一步降低遊戲的吸引力。另外,當親子關係良好,家長就更容易管理孩子的遊戲習慣。家長可以多與孩子交流,了解他們在遊戲中的體驗。當孩子提到遊戲中的吸引之處,家長可以通過真誠傾談拉近親子距離。
延伸閱讀:彭樂謙 - 拉闊成功的定義 看見學生的努力|學友智庫
儘管遊戲本身並非壞事,但家長仍須注意孩子的遊戲習慣,察看生活有否失衡。例如孩子是否因打機而推遲做功課?有否減少社交互動?一旦發現這些跡象,家長應立即介入。如果孩子對遊戲表現出過度依賴,例如頻頻要求增加遊戲時間,或對限制產生強烈的情緒反應,家長就更須多跟孩子溝通,並考慮向專業機構尋求協助。
王煒東
本欄由學友社學友智庫專家及嘉賓輪流撰文,交流學與教經驗;本文作者為小學價值觀教育主任、訓育及輔導主任,服務小學教育超過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