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佩珊 - 姊妹學校交流共成長|教評心思

更新時間:12:46 2025-05-11 HKT
發佈時間:12:46 2025-05-11 HKT

我校與浙江紹興一中締結為姊妹學校已逾10年,這段珍貴的交流不僅拓寬了師生的視野,更促進了彼此的成長。今年復活節期間,我校30位高中同學前往紹興一中進行交流,親身體驗兩地教育的異同,收穫豐碩。

這次交流還有一個特別的驚喜——我的「快閃」到訪。為了給師生們一個難忘的回憶,我並未提前透露行程,而是在當天清晨6時才聯繫負責老師確認安排。隨後,我乘搭高鐵從上海趕往杭州,再悄悄跟隨導遊登上旅遊巴士。當同學們突然發現我的身影時,車廂內瞬間爆發出驚喜的歡呼聲,那份雀躍與感動,至今仍讓我記憶猶新。

延伸閱讀:翁港成 - 笑聲滿校園|教評心思

晚餐時間,我與同學們聊起他們在姊妹學校隨堂上課的所見所聞。同學們觀察到,內地同學展現出極高的學習自律性,從清晨早課到晚上自習仍專注不懈,課堂上全神貫注的態度亦值得他們學習。同學觀察到姊妹學校學習英文上,學生自主背誦生字,以建立扎實的基礎,足見「勤能補拙」的精神。然而,老師的教學模式較側重單向講授,師生互動較少。反觀香港,英語語境自然豐富,國際化資源更成優勢,課堂更重視批判思維與多元互動,這些皆是我們香港教育的優勢。

交流後,學生紛紛表達對香港教育環境的珍惜——大學升學機會較高、學習氛圍更具自主性,而開放式的教學培養了他們的國際視野。他們更欣賞和感恩老師平日悉心設計的課堂,讓他們能在活潑、多元和充滿關愛的課堂內學習。然而,他們亦明白需要正視自己的不足,要好好學習內地同學的堅毅與專注。努力融合兩地之長,既保持靈活創新的思維,又提升自律與毅力,那就更容易抓緊未來發展的機會。

延伸閱讀:鄭家寶 - 韶華不負少年志|教評心思

紹興一中之行,讓香港學子學習以感恩之心把握現有資源,發揮英語與國際視野的強項,同時虛心學習內地同學的勤奮精神。唯有正視差異、取長補短,方能成為兼具競爭力與人文關懷的新一代。

楊佩珊
作者為仁濟醫院羅陳楚思中學校長、教育評議會執委。

延伸閱讀:陳玉燕 - 春天的約會|教評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