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研究揭感染2種呼吸道病毒 恐喚醒體內1000倍癌細胞 乳癌擴散風險增44%
發佈時間:18:23 2025-08-04 HKT

【乳癌成因】小病痛也易誘發乳癌?外國有最新研究發現,乳癌康復者即使過了數十年, 一旦感染2種呼吸道病毒,恐令體內「休眠」的癌細胞重新甦醒並繁殖,數量可在短短時日增加達1000倍,導致乳癌復發甚至擴散,威脅性命。
乳癌|研究揭感染2種呼吸道病毒 恐喚醒體內1000倍癌細胞
外國權威醫學期刊《Nature》最新研究發現,乳癌康復者萬一不慎感染2種呼吸道病毒,可能會喚醒體內休眠的乳癌細胞,增加乳癌復發與轉移風險。以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為首的研究團隊指,乳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大多數相關死亡病例其實來自癌細胞的轉移擴散,而非原發腫瘤本身。
團隊指,乳癌即使成功治療、原發腫瘤消除,體內仍可能殘留「休眠播散性癌細胞 (DCC)」,這些細胞可能靜靜潛伏數年甚至數十年,直到某些環境因素破壞其靜止狀態,將其「喚醒」,再次擴散轉移,對患者造成致命威脅。
【同場加映】注意乳癌3部位徵狀
感染哪2種呼吸道病毒易誘發乳癌?
研究人員使用小鼠模型,模擬乳癌康復數年至數十年的個體,休眠癌細胞的肺部轉移狀態,並使小鼠感染流感病毒與新冠病毒,觀察呼吸道病毒對癌細胞的影響。結果如下:
- 感染流感病毒後3-15天內,小鼠肺部HER2+癌細胞數量暴增100-1000倍
- 直到感染後9個月後,肺部的HER2+癌細胞仍顯著增加,顯示病毒感染效果持續
- 小鼠感染新冠病毒後也觀察到類似現象,代表呼吸道病毒感染可能大幅刺激癌細胞從休眠狀態甦醒,並引發後續的轉移情況。
感染呼吸道病毒為何會使乳癌復發?
研究人員經進一步研究發現,休眠癌細胞的甦醒並非因病毒直接感染所致,而是由於病毒引發的免疫反應中稱為「白細胞介素-6(IL-6)」的發炎因子大量上升。IL-6 是一種細胞激素,在急性感染與慢性發炎時大量釋放,影響包括誘導細胞增殖、促進腫瘤微環境變化,以及阻礙免疫系統清除腫瘤細胞。
隨後,研究人員用基因工程方式破壞IL-6基因,再讓小鼠感染病毒,發現癌細胞的增殖顯著減少,幾乎無法甦醒。這強烈暗示了IL-6 是令癌細胞靜止狀態甦醒的「開關」。
研究人員也發現了原本應協助免疫反應的CD4+ T細胞(輔助T細胞),竟成了幫助癌細胞存活的「幫兇」。在呼吸道病毒感染後,CD4+ T細胞會在肺部積聚,並抑制CD8+ T細胞的抗腫瘤活性,相當於幫癌細胞逃過免疫系統的攻擊。
乳癌肺部轉移風險增44%
研究團隊又分析了實際的病例數據資料,進一步支持了動物實驗的發現。報告顯示,感染新冠病毒後,乳癌患者的肺部轉移風險上升了44%,而癌症相關死亡率也顯著上升。因而反映了呼吸道病毒感染對癌症復發與轉移的確有實質影響。此研究強調了預防措施的重要性,乳癌患者需要採取措施以避免與感染呼吸道病毒相關的癌症復發及肺部轉移風險。
男女都會患乳癌 3身體部位出現異常恐是徵兆
乳癌是本港第2大常見癌症,1年新增超過5000宗病例。本港醫管局資料指,乳癌患者主要是女性,但男性也有機會患乳癌。當乳腺細胞失控分裂和生長,就會形成腫瘤,腫瘤分為良性及惡性,乳房內的惡性腫瘤就是乳癌。乳癌可能轉移到其他組織,如肺、肝、腦等器官,危害生命。
如果出現以下徵狀,可能是患上乳癌:
乳房:
- 出現任何體積的硬塊
- 形狀或大小有所改變
- 皮膚出現點狀凹陷
- 皮膚出現靜脈擴張或呈橙皮樣變化
乳頭:
- 自動流出分泌物、出血
- 凹陷
腋下:
- 腫脹或淋巴結脹大
醫管局提醒,一般婦女在月經前常會感到明顯的乳房脹痛或摸到硬塊,這是由於週期性賀爾蒙分泌的轉 變,是正常的生理反應,不必過分擔心。如懷疑乳房有腫塊,應找醫生檢查,確定腫瘤是良性還是惡性。而大部分乳房腫塊屬於良性,或為水瘤或良性纖維瘤,對身體無害。
如何預防乳癌?
醫管局指,絕大部分乳癌是患者自己最先發覺的,而早期乳癌的治癒率很高,因此最佳預防方法是保持警覺,每月自我檢查乳房。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也有助預防乳癌,包括保持運動、少吃脂肪類食物、多吃新鮮蔬果,以及不飲酒和吸煙。
延伸閱讀:1類食物防乳癌超強 死亡風險減31%!推介3大防乳癌食物
---
相關文章:
研究揭做好7件事 可防乳癌/肝癌/大腸癌 每達標1項患癌風險降7%
夫妻雙雙確診乳癌 醫生揭共享6大致癌因素 從事這類工作風險高!
35歲女醫生患惡性乳癌 疑因生活1習慣引發 出現7大症狀速求醫
常用止汗劑恐致乳癌?醫生警告2情況勿用 優先選用3種體香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