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早骨質疏鬆恐患腎病!1原因再補鈣都無用 醫生拆解3階段致骨骼變脆

更新時間:18:09 2025-08-15 HKT
發佈時間:18:09 2025-08-15 HKT

腎病或腎衰竭也會導致骨質疏鬆?有醫生表示,當腎功能持續受損,可能會令身體提早出現骨質疏鬆的問題,而且更因為1原因讓患者在飲食中補充鈣質亦於是無補,未必可改善骨質疏鬆。

提早骨質疏鬆恐患腎病!1原因再補鈣都無用

腎臟科醫生林軒任在Facebook專頁發文指,當腎功能開始走下坡時,體內許多精密運作的機制都會受到牽連,其中最容易被忽略、卻也最致命的,就是骨骼健康問題。他形容,骨質疏鬆如同骨頭變得像蜂窩一樣,空隙變大,密度變低,變得脆弱不堪;又像是房子的鋼筋水泥,原本又粗又硬,可以抵抗風吹雨打,但當鋼筋生鏽,水泥剝落,房子就會搖搖欲墜,隨時可能倒塌。

林軒任醫生指,腎臟是身體的「中央管理中心」,負責維持體內的各種離子和電解質的穩定供應。其中,鈣質、磷和維他命D是維持骨骼強健的關鍵。當腎臟功能正常、運作順暢,鈣質和磷的平衡得以維持,骨頭能夠維持穩固堅硬。相反,當腎臟生病時,就會引發一連串的骨質危機,過程可分成3個主要階段,最後引致骨質疏鬆:

 

腎功能轉差如何致骨質疏鬆?

階段1:維他命D活化不足

維他命D的身體內的工作是一位「鈣質搬運工」,負責把從飲食中攝取的鈣質,從腸道搬運到血液中,再送往骨骼裡。然而,維他命D需要在腎臟被活化才能工作。當腎功能下降時,活化後的維他命D數量自然就變少了。因此即使攝取充足的鈣質,但活化維生素D卻不足,無法把鈣質搬運到血液中,再送往骨骼,導致骨頭缺乏鈣質,變得越來越脆弱。這個問題,醫學上稱之為「腎性骨病變」(Renal Osteodystrophy),是腎臟病患者特有的骨質問題。

階段2:高血磷症

身體內的鈣和磷濃度互相影響,而腎臟的其中一大重要工作,就是負責將飲食中多餘的磷排出體外。但當腎功能下降時,腎臟「排放」磷的效果受影響,導致多餘的磷堆積在血液中,造成「高血磷症」。

這時身體為了平衡過高的磷,會啟動緊急機制把鈣質從骨骼裡拉出來,使鈣磷比例維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狀態。長期下來就會導致骨頭被「掏空」,密度越來越低,變得不堪一擊。

階段3:繼發性副甲狀腺機能亢進

當體內的鈣質因為上述2個原因不斷流失,血鈣濃度就會下降,身體響起警報並刺激位於甲狀腺旁邊的「副甲狀腺」分泌大量的「副甲狀腺素」(PTH)。副甲狀腺素會促使骨骼不斷釋放鈣質到血液中,以維持血液中鈣質的穩定。在短期內是救命的機制,但如果腎功能一直沒法恢復,導致血鈣濃度持續偏低,副甲狀腺素就會一直被刺激,變得太過活躍且失控,形成「次發性副甲狀腺機能亢進」,不停地從骨骼裡拆解鈣質。長期下來,骨頭就會變得千瘡百孔,脆弱不堪。

腎衰竭常見哪些徵兆/併發症?

據本港醫管局資料指,腎臟主要功能包括排泄經新陳代謝產生的廢物,協調體內水分、電解物、酸鹼度、血壓等,製造紅血球激素,以及協助製造維他命D。當腎臟功能因某些原因長期受到嚴重傷害,體內廢物累積,引發多種身體功能的問題,有機會演變為慢性腎衰竭。當到達末期腎功能衰竭階段,病人須透過透析(洗腎)或腎臟移植,才得以維持生命。

初期的腎病及慢性腎衰竭徵狀並不明顯,較常出現的症狀如下:

  1. 小便帶血 / 茶色尿(血尿)
  2. 小便帶泡沫(蛋白尿)
  3. 小便混濁(尿感染)
  4. 小便赤痛、頻密
  5. 小便感困難、不暢順
  6. 小便排出小沙石
  7. 多尿、尿量減少、夜尿
  8. 腰腹疼痛
  9. 足踝或眼皮浮腫
  10. 血壓高

慢性腎衰竭差不多會影響身體所有部分,主要的併發症包括:

  1. 高血壓
  2. 貧血
  3. 心血管疾病
  4. 腎骨病及容易骨折

延伸閱讀:腎病年殺逾1700港人 護腎必吃13種「超級食物」 常吃這好油更防癌症/腦退化

---

相關文章:

27歲男腰痛竟是嚴重骨質疏鬆 比70歲老人更差 醫生揭4日常習慣惹禍

女性40歲後易骨質疏鬆 專家票選12大補骨食物 牛奶竟三甲不入?

2大護腎食油每天必吃 可降膽固醇/抗發炎 醫生公開最佳攝取量

專家教自測腎虛6大症狀 2部位生暗瘡恐腎臟老化?推介3類食材強腎|附養腎湯製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