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廁所玩手機每多1分鐘 研究揭痔瘡風險增1.26倍 醫生公開最佳如廁時間

更新時間:17:11 2025-08-14 HKT
發佈時間:17:11 2025-08-14 HKT

【痔瘡風險】不少人如廁時都會玩手機打發時間,不過有研究指若如廁時玩手機每多1分鐘,痔瘡風險恐增1.26倍。要預防痔瘡,如廁時間應多久才適合?

上廁所玩手機每多1分鐘 研究揭痔瘡風險增1.26倍

肝膽腸胃科醫生張璨璿在社交平台發文指,曾有外國研究團隊探討在廁所使用智慧型手機的習慣與痔瘡之間的關係,相關研究已在醫學期刊《Journal of Colorectal Disease》刊登,研究並有以下發現:

 

痔瘡風險與玩手機有何關係?

這項研究針對2017年11月1日至2018年5月31日期間因痔瘡問題至普外科門診就診的患者,以及無痔瘡症狀之健康志願者對照組進行調查,所有參與者均填寫一份關於智慧型手機使用習慣的問卷。若確診患有痔瘡,則由資深一般外科醫生進行詳細體檢以評估病情嚴重程度,結果有以下發現:

  • 研究組49.9%的受試者會在廁所使用智慧型手機,對照組僅27.3%有此習慣,顯示痔瘡患者群體在廁所使用手機的比例明顯偏高。
  • 研究發現,雖然痔瘡嚴重程度與廁所手機使用時長無直接關聯,但每增加一分鐘使用時間,罹患痔瘡的風險就上升1.26倍。
  • 用手機5分鐘,罹患痔瘡的風險上升3.2倍。
  • 用手機10分鐘,患痔瘡風險則上升10.2倍。
  • 用手機15分鐘,患痔瘡上升32.6倍。
  • 經多變量分析證實,廁所使用智慧型手機與痔瘡發生率存在相關性。特別值得注意的是,當排便時間超過10分鐘、廁所手機使用超過5分鐘,以及「總是」攜帶手機如廁這三個因素同時存在時,與痔瘡診斷呈現顯著相關。

相關文章:切除痔瘡後還會復發?常坐浴更快好?醫生拆解痔瘡10大迷思

如何避免患痔瘡?如廁時間忌過久

張璨璿醫生提醒,雖然研究屬觀察性質,尚無法確立因果關係,但長時間蹲坐馬桶、排便困難以及過度用力確實是引發痔瘡的3大關鍵因素。

他特別建議如廁時間應盡量控制在5分鐘內,若超過15分鐘,罹患痔瘡的風險可能暴增數十倍,應盡早調整排便習慣。他也建議,日常應多攝取膳食纖維、補充充足水分及保持規律運動,以預防便秘和避免排便時過度用力。若痔瘡持續或反覆發作,應及時就醫接受專業醫師的診斷與治療。

甚麼人易患痔瘡?如何分辨症狀?

痔瘡困擾不少都市人,主要可分成兩類。據本港衞生署資料,痔瘡是由肛門的細小血管和結締組織形成,根據生長位置的不同大致可分為內痔(肛門內的直腸黏膜組織)及外痔(肛門外的皮膚組織),通常痔瘡變大或發炎時,才會引發徵狀。

內痔的常見徵狀

  • 大便帶血
  • 肛門痕癢
  • 當痔瘡受到絞窄時,肛門感到疼痛

外痔常見徵狀

  • 肛門出血
  • 肛門感到疼痛

一般導致痔瘡的原因主要與長期便秘及長期用力排便有關乛這通常由於不健康的飲食習慣,例如缺乏生果和菜的食物纖維所引致。此外,久坐不動、年紀漸長等因素,也會導致肛門附近的血液循環受阻礙或令肛門周圍組織變弱,引起血管腫脹及血管組織突出,某些發炎性腸疾亦會跟痔瘡有密切關係。

資料來源:肝膽腸胃科醫生張璨璿《Journal of Colorectal Disease》衞生署

延伸閱讀:生痔瘡因為肛門血管老化?應冰敷/熱敷?醫生教2種洗澡方法消腫止痛

---

相關文章:

血便是因為痔瘡還是大腸癌?甚麼人易生痔瘡?一文看症狀/成因/治療方法/手術後遺症

自測手機失智症10大症狀 去廁所玩手機即中招 醫生教3招喚醒大腦

便秘|坐廁所玩手機易便秘生痔瘡 超過1個時間大便自動縮入腸 (附自救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