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大腸癌!長期便秘易患4大癌症 醫生教早餐吃1種麵包通便防癌
發佈時間:18:29 2025-08-12 HKT

少吃菜、少喝水、少活動令腸道越來越懶!有醫生提醒,長期便秘不只腹脹影響胃口,亦會令致癌物質殘留體內,增加患上大腸癌等多種癌症的風險。要預防便秘及患癌,他推薦早餐可改吃1種麵包,有助通便防癌。
如何為之便秘?長期便秘可致痔瘡/癌症
營養功能醫學專家劉博仁醫生在其Facebook專頁發文表示,因便秘要求診的患者其實不少,既有年輕人也有長者,有些人是3、4天才上一次大便,便後仍感覺尚未排清,有些雖然每天都有排便,但量少又硬,要非常用力才能排出。
便秘對生活影響很大,例如因為經常腹脹,導致胃口變差,甚至會影響心情和睡眠。更重要的是,長期便秘更可能會對身體帶來更長遠的影響:
長期便秘如何損健康?
- 痔瘡、肛裂:用力過度造成血管或皮膚受傷。
- 糞便嵌塞:糞塊卡在直腸,需要用醫療方式清除。
- 腸道功能變差:腸道變得遲鈍,蠕動能力下降。
- 慢性發炎:糞便長期停留,壞菌產生的毒素刺激腸道黏膜,讓身體一直處於低度發炎狀態。
- 癌症
不只大腸癌!長期便秘易患4大癌症
為甚麼便秘增加患癌機率?劉博仁醫生引述2024年一篇發表在《Frontiers in Oncology》的大型基因分析研究,探討便秘和癌症的因果關係。結果發現,長期便秘可能會增加4種癌症的風險:
- 結直腸癌
- 肺癌
- 口咽癌
- 胰臟癌
劉博仁醫生特別提醒,便秘不是小事,可能是身體的警訊。如果長期便秘,又伴隨便血、糞便變細、體重減輕,或家族有大腸癌史,一定要去檢查。
排便順利減乳癌風險?
至於排便不順會否增加乳房病變的風險,劉博仁醫生指其他研究則得出不同結果。美國一項追蹤28,586位停經後女性的研究發現,每天排便≥3次的女性,乳癌風險比每天1次者低46%;有便秘史者雖風險略高,但未達顯著。顯示腸道蠕動快及雌激素代謝快,或有助降低乳癌風險。
為甚麼便秘會增加癌症風險?
對於便秘增加癌症風險的原因,劉博仁醫生指以上研究推測有以下幾個可能原因:
- 毒素接觸時間長:糞便停留太久,次級膽汁酸等有害物質長時間接觸腸道黏膜,可能造成 DNA 損傷。
- 腸道菌相失衡:便秘讓壞菌比例增加,好菌減少,產生更多致癌代謝物。
- 慢性發炎:腸道屏障受損,細菌內毒素進入血液,影響遠端器官,包括肺、口腔、胰臟。
- 生活習慣:便秘族群常伴隨低纖飲食、少運動、缺水,這些本身就是癌症的危險因子。
解構6大便秘原因 久坐少動易中招
劉博仁醫生列出常見的便秘成因:
- 飲食纖維不足:愛吃白飯、白麵包或零食,卻很少碰蔬果。
- 水分不夠:一天喝不到1000cc,纖維沒有水配合反而令大便更難排出更。
- 久坐少動:辦公室工作一天久坐數小時,下班也沒運動。
- 壞習慣:有便意還忍著,時間久了腸道反應越來越遲鈍。
- 藥物副作用:像止痛藥、抗憂鬱藥、鈣片、鐵劑等。
- 身體狀況:甲狀腺低下、腸道蠕動異常,或腸道神經反應變慢。
如何改善便秘?早餐吃1種麵包通便防癌
劉博仁醫生強調,藥物只能暫時緩解,生活習慣才是長久之道,幫助腸道重新「動」起來,不只每天順暢,也有望降低某些癌症的風險。他提出活腸通便4大建議:
1. 早餐「腸道啟動組」
- 裸麥方包取代白方包:2024年系統性回顧指出,裸麥比白麵包更促進排便。
- 奇異果1-2顆:2023年臨床試驗顯示,每天吃2個綠色奇異果,效果與洋車前子相當,且脹氣少。
- 1杯高礦物質礦泉水:含鎂、鈣的水對腸蠕動有幫助。
2. 養好腸道菌
- 益生元:洋蔥、蒜頭、香蕉、菊苣根,2024年的一篇回顧性研究證明可增加排便頻率、軟化糞便。
- 益生菌:乳酪、泡菜、味噌湯。
- 若用果寡糖(FOS)粉,建議少量開始,避免一開始脹氣。
3. 水分+運動
- 每天1.5-2L水。
- 每天30分鐘運動,例如快步走、瑜伽、核心訓練等。
4. 排便習慣
- 早餐後10-20分鐘去廁所,利用「胃–結腸反射」的刺激作用。
- 不要忍大便,並在馬桶前放小板凳,讓膝蓋高於臀部。
資料來源:劉博仁醫生FB
專家履歷:劉博仁
台灣營養醫學博士,專長為癌症疾病,例如癌症營養、靜脈營養注射、營養醫學整合包括基因檢測、疾病預防策略。
延伸閱讀:常便秘患大腸癌率高1.5倍 醫生推介4大食物通便防癌 1水果如天然瀉藥
---
相關文章:
40歲後如廁應做1事防大腸癌 專家揭用錯4大廁所設備 恐錯過治療時機
清宿便可變瘦變靚?醫生破解3大排便迷思 推介5招清腸排毒/瘦肚腩
長期便秘恐變蠢!研究揭每3天排便1次 大腦恐老化3歲 記憶力轉差風險增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