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發炎易致癌症/心臟病 營養師推介8大食物抗發炎 每天吃1種零食冠心病風險降20%
發佈時間:12:41 2025-08-04 HKT

當身體出現慢性發炎,容易導致糖尿病、癌症等多種慢性病。有營養師推介8類天然抗發炎食材,加入日常飲食當中,幫助撲滅體內冒起的火苗,避免引發癌症、心臟病等大病。其中,每天吃1種零食更可使冠心病風險降20%。
慢性發炎易致癌症/心臟病 營養師推介8大食物抗發炎
營養師谷傳玲在社交平台上發文表示,早上起床覺得身體沉重、皮膚時不時長痘泛紅,或者關節在陰雨天隱隱作痛,這些小毛病都可能都是身體處於「慢性發炎」的訊號。發炎本身是身體的防御機制,當病毒入侵或組織受損時,免疫系統會啟動炎症反應,召集白細胞等「衛士」來清除異物。但如果壓力過大、飲食失衡或作息紊亂,防御機制變成「持久戰」,就演變為持續數月甚至數年的慢性炎症。
可怕的是,這種低烈度炎症就像在「溫水煮青蛙」。不同於急性炎症有明顯的不適症狀或身體反應。有研究表明,慢性炎症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關節炎甚至部分癌症密切相關。谷傳玲推介8種抗炎食物,幫助減輕身體炎症,避免引發各種大病。
甚麼食物可以抗發炎?
抗炎食物|1. 彩色蔬果
天然色素本質上都是抗氧化劑,能中和體內導致炎症的自由基:深綠色蔬菜如菠菜、羽衣甘藍等富含葉黃素和玉米黃素;橙黃色蔬果如紅蘿蔔、南瓜等富含β-胡蘿蔔素;藍莓、士多啤梨等漿果則是花青素的「寶庫」。特別推薦西蘭花等十字花科蔬菜,所含有的蘿蔔硫素能抑制炎症基因的表達,建議在烹煮時最多烚2分鐘以盡可能保留營養。
一項發表於《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的報告分析了83項研究資料,發現增加水果和蔬菜的攝取量至每天5份或以上,能顯著降低血液中多種炎症指標,如CRP、IL-6、TNF-α等。
抗炎食物|2. 全穀物
白飯和白麵包雖然口感更好,但在加工過程中捨棄了麩皮和胚芽,剩下的主要是澱粉。而燕麥、糙米、藜麥等全穀物則保留了較完整的營養結構,包括膳食纖維,能喂養益生菌並減少腸道發炎。只要簡單替換就可以增加全穀物攝取,例如將早餐換成燕麥粥,午餐吃糙米飯代替白飯。
一項分析了259名18-44歲健康育齡女性、持續2個完整月經周期的研究發現,每天吃≥1份的全穀物,血液中的發炎指標「高敏度C-反應蛋白(hs-CRP)」水平比不吃者低12%。
抗炎食物|3. 優質堅果
堅果雖然高熱量,卻含有大量抗炎營養。例如合桃富含的α-亞麻酸,屬於Omega-3的一種。杏仁富含維他命E,有些堅果則含有硒元素,能增強免疫細胞的抗炎能力。建議每天吃一把(約20g)無鹽原味堅當零食,避開糖焗或油炸的產品。
有追蹤超過21萬人長達30多年的研究發現,每周吃5份以上堅果者,跟不吃的人相比,心血管疾病風險降低14%,冠心病風險降低約20%。這與很多堅果都富含不促炎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而且富含抗炎的植物甾醇、多酚、維他命E的關系密切。
抗炎食物|4. 大豆製品
豆腐、納豆、鷹嘴豆等不只是優質植物蛋白的來源,還含有大豆異黃酮,能調節體內炎症反應,對女性尤其有益。早餐喝杯豆漿,晚餐加一道麻婆豆腐,就能補充抗炎營養。
2022年發表在《The Journal of Nutrition》的文獻,分析了24項研究發結果發現,絕經後的女性每天吃大豆製品後,C反應蛋白平均降低約9%。
抗炎食物|5. 深海魚
三文魚、沙丁魚、鯖魚等高脂肪含量的深海魚,富含Omega-3脂肪酸EPA和DHA,能抑制炎症因子的合成,讓過度活躍的免疫系統回復穩定。有研究指出,每周吃2次深海魚的人,患類風濕關節炎的風險降低35%。建議優先通過食物攝取EPA和DHA更有效抗炎,但如果不愛吃魚,也可考慮魚油補充劑。
抗炎食物|6. 亞麻籽
亞麻籽是攝取素食來源Omega-3的絕佳選擇,但注意不能生吃,因含少量氰苷可致中毒。不過坊間售賣的基本都已炒熟,可以直接吃。另外,亞麻籽的非水溶性纖維含量豐富,整顆很難被消化,吃太多也容易便秘,最好磨粉或榨成油,加入乳酪或沙拉醬當中,而且一天吃10-20g即可。
一篇2022年發表在《Cytokine》期刊的研究,分析了40篇亞麻籽對炎症標記物影響的文獻發現,食用亞麻籽及其製品可以降低C反應蛋白、白細胞介素-6、血管細胞黏附分子-1等多種慢性炎症標記物的水平。
抗炎食物|7. 茶與咖啡
吃茶或咖啡不只提神,綠茶中的兒茶素能抑制促炎酶的活性,只是輕微發酵的白茶保留了更多的天然多酚,抗氧化能力甚至比綠茶還強,而黑咖啡中的綠原酸,也能降低體內炎症反應。但要注意,添加糖和奶精會抵消對健康益處,因此要選擇黑咖啡和鮮奶咖啡。
2018年發表在《Nutrition Reviews》的文獻,分析了30項大型研究、合共118萬人的資料,鱔現每天喝5杯咖啡者,患糖尿病的風險較幾乎不喝者降低了29%;且每多喝一杯咖啡,風險平均減少6%。原因可能與咖啡裡一些能夠抗氧化、抗炎、改善胰島素敏感性的成分有關。
抗炎食物|8. 香料
薑黃中的薑黃素是公認的抗炎食材,卻很難被人體吸收,搭配含胡椒鹼能增強生物利用率,因此煮咖喱時不妨加點黑胡椒。生薑中的薑辣素則能緩解肌肉酸痛和關節炎,可以在炒菜時放幾片調味同時加強抗炎。
一項針對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的研究顯示,每天攝入500mg薑黃素,跟安慰劑相比,8周後血清高敏度C-反應蛋白顯著降低。
抗發炎不只飲食 運動加睡眠為健康加持
谷傳玲表示,要預防慢性發炎及平息體內的「小火苗」是持久戰,將抗炎食物融入日常,加上規律作息和適度運動,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讓抗炎效果最大化。
- 每天30分鐘帶氧運動,如快步走、遊泳等,能促進血液循環,減少炎症因子積聚
- 確保7-8小時睡眠,睡眠不足會讓免疫系統失控,加劇炎症反應
- 試試冥想、深呼吸等身心減壓方法,有助降低皮質醇,提高免疫功能
專家履歷:谷傳玲
中國注冊營養師、中國營養學會會員、首都保健營養美食學會理事。
延伸閱讀:營養師推介3種煮食油 防癌/抗發炎/降膽固醇 橄欖油2種煮法最有益
---
相關文章:
研究比拼8種水果降血脂/抗炎功效 1種抗氧化力最強 四季吃都有效!
喝黑咖啡好處多!醫生教加這配料功效加倍 防腎病/糖尿病/心臟病|附詳細製法
常吃大蒜抗發炎/護心血管 這樣吃脂肪肝風險降近30% 發芽後能吃嗎?
吃魚油可抗發炎/防血栓?10種魚油DHA及EPA大比拼 冠軍竟不是三文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