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抽筋恐患腎衰竭需洗腎 醫生教多喝1種果汁預防 睡前做1事也有效!
發佈時間:11:29 2025-08-04 HKT

晚上經常抽筋勿輕視,隨時是患上腎病、肝病等嚴重慢性病的警號。有醫生引述病例指,一名55歲男子因每晚出現尿頻及抽筋等症狀求醫,最終證實患上尿毒症需洗腎,到底有甚麼原因會導致晚上經常抽筋?
晚上經常抽筋10大成因 恐成糖尿病/腎衰竭警號
腎臟科醫生洪永祥近日在個人Facebook專頁發文分享,據《Journal of Clinical Sleep Medicine》的一項研究指出,約33%的成人1年內曾出現夜間小腿抽筋,中老年人發生率更高,隨著年齡增長更顯著。抽筋不僅影響睡眠質素、日間活動與生活質素,更是不少嚴重慢性病的警號。
他表示,曾經治療過一位55歲男子,他一臉疲憊,兩眼出現嚴重黑眼圈,而且最近一個月每晚更出現尿頻及抽筋,最後檢查他竟然是患上尿毒症,病情更嚴重到必須洗腎,因此經常晚上抽筋的情況絕對不容忽視。
為何身體經常抽筋?
抽筋成因|1. 電解質不平衡
抽筋跟3個電解質「鉀、鈣、鎂」最相關。它們質參與神經與肌肉間的訊號傳導,缺乏這些電解質會導致神經興奮性提高,誘發痙攣;經常抽筋者一定要先排除這3個電解質是否異常。
抽筋成因|2. 脫水
水分攝取不足,尤其是劇烈運動、大量出汗或發燒時,體內水分與電解質流失更快,肌肉會因缺水與代謝產物累積而產生抽筋。
抽筋成因|3. 久坐或久站造成循環不良
長時間維持同一姿勢(如上班久坐或工作久站)會影響血液回流,使小腿肌肉代謝廢物堆積,引起痙攣。
抽筋成因|4. 運動過度或拉伸不足
劇烈運動後未適當伸展,或肌肉疲勞導致乳酸堆積,也會提高抽筋機率。
抽筋成因|5. 睡姿不良
睡覺時足部被棉被壓住,使腳尖朝下,會導致小腿肌肉長時間處於縮短狀態,容易誘發抽筋。
抽筋成因|6. 神經病變或血管疾病
如糖尿病周邊神經病變、坐骨神經壓迫、下肢靜脈曲張等會影響神經傳導與血液循環,增加抽筋風險。
抽筋成因|7. 藥物副作用
例如利尿劑、降血脂藥他汀類、類固醇、避孕藥、降血壓藥等可能導致電解質流失。
抽筋成因|8. 懷孕
在懷孕後期第3孕期,子宮壓迫下肢靜脈與神經,加上電解質需求增加,多出現夜間小腿抽筋。
抽筋成因|9. 高齡與肌肉流失
長者肌肉質量下降、代謝效率降低,肌肉張力變化大,神經控制能力也減弱。
抽筋成因|10. 慢性腎病/肝病
慢性腎病或肝病影響體內電解質代謝與排出,常見伴隨低鈣、低鎂,導致肌肉抽筋。
頻頻抽筋有何嚴重影響?
洪醫生指,如果抽筋經常反覆發作,可能會造成以下嚴重後果:
- 睡眠障礙與失眠
- 老年人增加跌倒與骨折風險
- 肌肉疲勞與損傷
- 生活品質下降、影響工作與社交
- 潛在慢性病警號(如糖尿病、心臟病、失智症、肌少症、電解質異常、甲狀腺低下、周邊神經病變、代謝異常、慢性腎衰竭等)
預防抽筋應吃甚麼食物?
洪醫生解釋,臨床研究證實補充特定營養素有助預防夜間抽筋,但要留意以下「防抽筋必吃食物」是針對一般腎功能正常人士,腎病患者如想攝取這些食物一定要諮詢醫生並抽血追蹤鈣、鉀、鎂。必食6類食物如下:
防抽筋食物|1. 富含鉀的食物
鉀可穩定細胞膜電位與肌肉興奮性,缺鉀會導致肌肉無法正常放鬆。腎病患者在飲食中限鉀,若出現低血鉀一樣會有嚴重抽筋。含鉀的食物包括:
- 香蕉
- 牛油果
- 深綠色蔬菜(如菠菜)
- 番薯
- 薯仔
防抽筋食物|2. 富含鎂的食物
鎂參與超過300種體內酵素反應,是肌肉放鬆與神經穩定的關鍵。洪醫生指自己在臨床上常使用鎂來當肌肉鬆弛劑,安全有效。常見的高鎂食物:
- 南瓜籽
- 腰果
- 杏仁
- 燕麥
- 黑朱古力
- 豆腐
- 豆漿
防抽筋食物|3. 富含鈣的食物
鈣參與肌肉收縮與神經傳導,攝取不足或吸收差都會造成神經過度興奮。常見高鈣食物:
- 芝麻
- 小魚乾
- 羽衣甘藍
- 莧菜
- 豆漿
- 乳製品(腎病患者需注意磷含量)
防抽筋食物|4. 酸櫻桃汁與果醋
酸櫻桃汁與果醋的酸味成分,可透過口腔感受器抑制神經反射弧,減少肌肉痙攣發生。研究指出,運動員飲用酸櫻桃汁可縮短肌肉恢復時間,並減少抽筋次數。
防抽筋食物|5. 攝取鹽分與運動電解質飲品
運動後、大量流汗或高溫下工作者,適當補充含鈉飲品或運動電解質飲品,可維持電解質平衡。
防抽筋食物|6. 攝取左璇肉酸食物
長期洗腎的腎病患者往往造成左璇肉酸(又稱左旋肉鹼、肉鹼)偏低。左璇肉酸是天然存在於人體胺基酸衍生物,主要在肝臟和腎臟中合成,在肌肉、心臟、大腦等發揮作用,且協助脂肪進行代謝。左旋肉鹼可從肉類食物中攝取,特別是紅肉,長期洗腎、經常抽筋的腎病患者可多攝取紅肉。
預防抽筋7個生活習慣
洪醫生解釋,小腿抽筋雖然常見,但不可輕忽其對睡眠與生活的干擾;除了飲食,搭配良好伸展與生活習慣,大多數人都能有效預防夜間抽筋:
- 睡前拉筋:持續做小腿與足底肌群的拉伸動作,例如腳尖勾起靠牆站立,或坐姿拉筋。臨床研究證實持續3周可減少抽筋發作。
- 足夠水分攝取:保持每日飲水量,避免脫水,但睡前避免大量喝水,以免夜尿影響睡眠。
- 規律運動、避免久坐:適當活動可促進血液循環、增強神經肌肉控制能力,尤其對老年人與久坐族更重要,一日不要久坐超過6小時。
- 調整睡姿:避免床被壓迫腳尖,或將枕頭墊在足下,使腳背自然保持彎曲,避免肌肉縮短狀態。
- 檢視藥物與健康狀況:若懷疑藥物副作用或抽筋頻繁,應諮詢醫生調整用藥或檢查電解質濃度。常見導致抽筋藥物包括利尿劑、降血脂藥他汀類、類固醇、避孕藥和降血壓藥。
- 補充保健品:如維他命B群、鈣鎂碇,可在醫生建議下使用,尤其針對懷孕、運動員與老年人。
- 浸腳或熱敷:睡前浸腳、按摩與熱敷小腿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減少痙攣。
他提醒,若抽筋頻率增加、伴隨其他神經症狀或無法改善,應及時就醫檢查,排除潛在健康問題。
資料來源:腎臟科醫生洪永祥
延伸閱讀:經常腳抽筋恐是患癌徵兆?腿部出現4症狀速求醫 這2種痛別拖延!
---
相關文章:
腳中風|35歲男走路腳痛 險腦中風截肢保命 出現6症狀速求醫
女子經常腳水腫難穿鞋 確診肝癌晚期腫瘤13cm大 現3症狀須求醫保命
男子腳痛貼鎮痛貼變末期腎衰竭 醫生揭傷腎原因 出現1情況是先兆
經常腳痺是中風先兆?伴隨3症狀最高危 醫生教4簡單動作紓緩減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