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預防糖尿病/脂肪肝?專家推介2款湯水護肝穩血糖 AI可測風險?

更新時間:21:15 2025-08-04 HKT
發佈時間:21:15 2025-08-04 HKT

有不少慢性病患者都會選擇中醫來調理身體,改善病情。浸會大學中醫學院客席副教授余堅文接受《星島頭條》訪問,講解從中醫角度如何看糖尿病和脂肪肝,並分享患者在飲食和生活模式上應注重的要點,以控制病情。余教授又分享,如今的AI技術竟可以及早察覺糖尿病和脂肪肝風險。

中醫如何看糖尿病?治未病及早預防為上

余堅文教授指,中醫將糖尿病歸屬於「消渴」範疇,早在《黃帝內經》等古籍中已有詳細記載。從病機分析,糖尿病多因脾胃虛弱、陰虛燥熱、氣陰兩虛,導致津液虧損、內熱消耗。臨床上,根據症狀主次分為上消(肺燥陰虛,主口渴)、中消(胃熱熾盛,主多食易餓)、下消(腎虛精虧,主多尿及尿濁)。現代醫學認為,這與胰島素分泌不足或作用障礙密切相關。值得強調的是,糖尿病早期症狀常不明顯,強調「治未病」理念,及早預防和干預尤為重要。

此外,AI眼底篩查已成為慢性病早期發現的重要工具,建議糖尿病及脂肪肝高危人群定期檢查,及早發現潛在併發症,配合中醫藥調理,實現「未病先防、已病防變」的健康管理目標。

糖尿病患者飲食應注意甚麼?

  • 以清淡飲食為主,減少糖分、鹽分、精緻澱粉及高脂肪食物攝入,嚴格避免肥甘厚味及過量酒精,因酒精會加重肝臟與胰臟負擔,干擾糖代謝。
  • 建議多食蔬果、全穀類及具清熱養陰、利濕消腫、健脾益氣功效的食材,如山藥、蕎麥、苦瓜、洋蔥等。
  • 水果宜選擇含糖量低者,避免龍眼、棗子、西瓜等高糖水果。
  • 應多飲水以防血液濃縮,但避免長期飲用冰水,以免損傷脾胃。三餐定時限量,細嚼慢嚥,減輕腸胃負擔。 

糖尿病日常保健重點是甚麼?

  • 養成運動的好習慣。每周最少應有3次運動時段,運動方式不拘,但不宜過度激烈,每次運動時間應至少維持30分鐘。研究指出,經常運動和有氧運動,可以提高胰島素敏感性和血糖控制。
  • 避免長期緊張思慮,注意調節勞逸,久事伏案用腦者,要注意體力活動。

中醫如何看脂肪肝?

余堅文教授指,脂肪肝在中醫屬於「肝郁脾虛、濕熱內生」等證型。中醫認為肝主疏泄、調節氣血,若飲食過於肥甘厚味、久坐少動、情志不暢,或脾虛濕困,均可導致肝臟負擔加重、疏泄失常,最終形成脂肪肝。臨床常見症狀包括上腹脹痛、食慾不振、疲倦等,但多數患者無明顯不適,建議透過非侵入式的檢查早期發現。

脂肪肝患者飲食應注意甚麼?

  • 飲食宜清淡,少糖、少鹽、減少精緻澱粉和外食,避免肥甘厚味及過分滋補。
  • 多吃綠色蔬菜及和富含纖維的食物,能清除體內的濕熱,並促進腸道蠕動,有助於脂肪的代謝。
  • 多吃赤小豆、薏米、冬瓜、綠豆、玉米鬚、決明子、山楂、枸杞等食物,有助降脂、疏肝和健脾。
  • 戒煙酒,每天攝取足夠水分,有助肝臟排毒和減少肝臟受損的機會。

脂肪肝日常保健重點是甚麼?

  • 應積極運動、控制體重,以促進脂肪代謝,維護肝臟健康。
  • 根據經絡理論,晚上11時至凌晨1時為肝膽經運行時間,建議此時入睡,有助肝臟自我修復。
  • 保持心情愉快、情志舒暢,有助肝氣順調,減少肝氣鬱結,從而預防脂肪肝進一步惡化。

預防糖尿病和脂肪肝湯水推介

余堅文教授介紹以下2款日常防病湯水:

 

防糖尿病和脂肪肝湯水|1. 山藥玉米鬚赤小豆湯

材料:

  • 山藥適量(約200g)、玉米鬚適量(約200g)、赤小豆適量(約200g)、豬骨或雞肉適量

做法:

  1. 山藥切塊,赤小豆洗淨泡水至少30分鐘,玉米鬚洗淨、豬骨/雞肉焯水,去除血沫。
  2. 將所有材料放入鍋中,加入適量水,大火煮沸,轉小火煲1-2小時。

功效:

  • 健脾益氣、利水消腫

適合人士:

  • 適合糖尿病及脂肪肝人士作日常調理

防糖尿病和脂肪肝湯水|2. 苦瓜瘦肉湯

材料:

  • 苦瓜(1個)、瘦肉(300g)

做法:

  • 苦瓜洗淨去頭尾,切開去籽,颳去白瓢,切成大塊;瘦肉洗凈,切成小塊。
  • 將所有材料放入鍋中,加入適量水,大火煮沸,轉小火煲2小時。

功效:

  • 清熱降糖、健脾利濕

適合人士:

  • 適合血糖偏高人士

AI可查出糖尿病/脂肪肝風險?

余堅文教授指,AI眼底健康篩查僅需一張眼底照片,即可及早發現糖尿病、脂肪肝等慢性病風險,與中醫「未病先防」理念高度契合。建議高危人群定期接受AI眼底篩查,及早掌握健康風險,配合科學生活管理與中醫調理,真正實現防患於未然、健康管理的目標。

余堅文教授表示,AI眼底篩查已成為慢性病早期發現的重要工具,建議糖尿病及脂肪肝高危人群定期檢查。(余堅文教授提供)
余堅文教授表示,AI眼底篩查已成為慢性病早期發現的重要工具,建議糖尿病及脂肪肝高危人群定期檢查。(余堅文教授提供)

 

專家履歷:余堅文

註冊中醫師、浸會大學中醫學院客席副教授。

延伸閱讀:醫生揭5大「健康」早餐恐傷身 血糖飆升易患糖尿病 麥包1原因上榜!

---

相關文章:

改善脂肪肝不能戒碳水?醫生教7大飲食法則 吃這款零食護肝更降血糖血壓

脂肪肝|40歲女靠吃1種朱古力 1個月減3kg逆轉病情 醫生揭最佳食用份量

糖尿病先兆|皮膚4部位變黑恐已中招 醫生教5大指標自測症狀 易倦/嗜睡也高危!

逆轉糖尿病前期不用戒澱粉?醫生靠1種飲食法穩血糖 大推4大優質碳水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