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長留冷氣房易「隱形脫水」? 長者1習慣更高危 自測身體5大脫水徵兆

更新時間:16:00 2025-08-06 HKT
發佈時間:16:00 2025-08-06 HKT

夏天氣溫長期在30°C以上,出門容易中暑,留在家中歎冷氣更好?有醫生警告,在室內或冷氣環境要小心「隱性脫水」的問題,特別是長者常有1習慣,不自覺脫水的風險更高。他提醒可留意5大身體症狀自測缺水風險,並分享多個補水防中暑的建議。

夏天長留冷氣房易「隱形脫水」 自測5大脫水徵兆

根據日媒《週刊女性PRIME》報道,內科醫生安藤大樹表示,近來人們在冷氣房等意想不到的環境發生脫水症的情況增加,令「隱形脫水」開始越來越受關注。脫水症是指體內水分不足引起各種症狀,若沒有察覺到症狀導致未採取有效的對策,就被稱為「隱性脫水」。

隨著出汗增多,食物和水的攝取量減少,隱性脫水會逐漸加重,再加上高溫和潮濕,容易引發中暑。尤其是在潮濕的日子,水分不易蒸發,更容易在不知不覺間出現脫水症狀。典型的早期症狀是頭暈、頭重腳輕,以及「熱暈厥」,即是一瞬間失去意識;上廁所的間隔時間變長和尿液顏色變深,也是脫水的跡象。

安藤大樹醫生指,脫水或熱暈厥不只是在烈日下運動才會發生,長時間在室內工作也可能出現。因為室內工作會導致體內熱量積聚,從而減少流向大腦的血液,並升高大腦本身的溫度。如果出現頭痛、噁心等血液循環不良的症狀,代表情況變得更加嚴重。其他症狀包括口乾和嘴唇乾燥,即使喝水也無法改善,注意力難以集中等。另外,身體不同部位出現以下一些變化,也可能是水分不足的警號。

 

自測身體脫水徵兆:

  • 舌頭:正常是紅潤的,但當開始脫水時就會泛白,且舌溝會變得更深更明顯。
  • 皮膚:輕力握著拳頭,輕輕捏一下手背的皮膚,如果鬆手3秒後皮膚仍然有痕跡就有脫水的可能性。
  • 指甲:健康的指甲是呈粉紅色的,如果用手按壓指尖,鬆開手3秒後指甲仍然泛白就要小心。
  • 手掌:手掌位於身體末端,血液循環不良的話容易變冷。如果臉頰很熱像靠近火爐一樣,但手掌卻冰冷,就可能是脫水徵兆。
  • 腋下:有些人的腋下通常比較濕,如果變得乾燥就要留意可能是水分不足。

夏天隱性脫水6大成因 長者1習慣更高危!

安藤大樹醫生指,即使夏天留在家中不出門,也可能發生隱性脫水。特別是中老年人的風險比年輕人更大,除了因為身體原因,他們也可能會自覺「以前從未脫水過,所以沒事」或「天氣不熱,所以沒事」而忽視危險性。

夏天隱性脫水的誘因及高危因素:

  1. 室內通風不良意味著汗液難以蒸發,體溫不易下降,增加中暑風險;而人們沒有意識到室內脫水的危機,因而經常飲水不足。
  2. 在夏天尤其容易出現夜間隱性脫水,白天積聚在混凝土中的熱量在夜間釋放,導致室內溫度升高。許多老年人非常擔心夜間頻繁排尿的問題,因此限制液體攝入量,導致更容易脫水。
  3. 人們習慣留在冷氣房,流汗的機會減少,人體透過流汗調節體溫的能力逐漸減弱。
  4. 中老年人肌肉質量下降,儲存水分的能力減弱,自然更容易脫水。
  5. 接近40歲開始,大腦腦下垂體的功能開始衰退,以及唾液分泌量減少,口乾舌燥成了常態,也就更難感知到口渴;中老年人腎功能也會下降,使他們更難以正常排尿。
  6. 炎熱的天氣讓人更容易疲勞,食慾也會下降。因為當流汗、水分流失時,流向消化系統的血流量也會減少,導致消化吸收不順暢,身體無法攝取足夠的營養,便會感覺更加疲勞。食慾不振加上營養不良,導致從食物中攝取水分和礦物質的不足,最終引發脫水。

醫生教8招補水防隱性脫水/中暑 只喝水不足夠?

安藤大樹醫生表示,夏天濕度較高,幾乎在任何環境下都可能發生脫水和中暑。體內流失5%水分就會導致頭暈和疲勞,即約相當於200-300ml的水。即使是少量的缺水也會對身體造成嚴重影響。因此養成經常補水的習慣非常重要,每天飲用1,200ml液體,把它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 在口乾之前就要經常喝水,睡眠時更容易流失水分,所以睡前和早上醒來後立即喝一杯水。
  • 洗澡時也會消耗水分,所以洗澡前後都一定要補充水分。
  • 不要一次性大量喝水,以免給胃帶來壓力,也會影響水分吸收,應該少量多次地喝。
  • 在夏天,人們喜歡喝凍飲,尤其是在運動時,但凍飲會令胃腸血管收縮,導致噁心。喝常溫飲料對身體更有益。
  • 如果不想只喝水,可以選擇富含礦物質又不含咖啡因的麥茶,不怕因攝取過量咖啡因會引起心悸或噁心。
  • 運動期間和之後要補水,為了預防脫水中暑,還要補充適量電解質,建議每100ml飲品要有40-80mg鈉含量,或者每喝1L水或麥茶,就吃1顆鹽糖。
  • 不建議日常喝運動飲料來補水,其作用是在運動後補充水分,但因含有過多的糖和礦物質鉀,會給老年人的腎臟帶來負擔。
  • 除了喝水,還要確保從食物中有效地獲得足夠的液體。推薦富含水分的湯品和燉菜,也要吃足夠蔬菜和水果。但只要每天三餐均衡,就不必太擔心礦物質和水分攝取不足夠。

延伸閱讀:營養師推介7種夏季護心蔬果 吃這種瓜補水更降血壓/防中風

---

相關文章:

本港高溫直飆33°C 戶外活動/工作慎防中暑致命 補水飲品哪種最好?

感口渴已經嚴重缺水?醫生揭10大傷腎飲水習慣 4種情況大量飲水超錯

冷氣如何開消暑又省電費?專家教3類降溫神器使用攻略 用錯反增中暑風險

每4位長者有1位脫水 忽略7症狀恐致命 血壓低是警號 專家教2招增飲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