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吃雞蛋易膽固醇超標?專家拆解謬誤 推薦4種煮法較健康

更新時間:07:30 2025-07-23 HKT
發佈時間:07:30 2025-07-23 HKT

「蛋黃是否會推高膽固醇?」「蝦蟹等高膽固醇海鮮是否同樣需戒口?」這些疑問,想必許多關注健康的讀者都曾思考過。我有位朋友特別愛吃肥牛,每次吃火鍋皆能獨自享用五至六盤!他也喜歡吃雞蛋與鮮蝦,但總擔心蛋黃及蝦類會讓膽固醇升高,所以只吃蛋白並避食蝦蟹。這種「不吃蛋黃」的觀念相當普遍,尤其常見於中年人士。回想小時候,許多人習慣早餐吃煎荷包蛋,但步入中年後,卻因聽聞雞蛋不利心血管健康而戒吃雞蛋或僅吃蛋白。

然而,近年來越來越多資訊指出,每天適量吃雞蛋不僅無害,甚至有研究顯示可能不影響膽固醇水平,完全顛覆了過往的負面印象。究竟這些高膽固醇食物是心血管健康的威脅,還是營養寶庫?以下讓我們深入探討。

甚麼是膽固醇?​對身體有何功用?

為何我們會認為蛋黃及鮮蝦導致膽固醇升高?主要原因是這些食物含高膽固醇,人們自然認為多吃會使攝取量超標。但事實上,膽固醇本身並非有害物質,而是人體必需的成分,是製造荷爾蒙(如性激素、腎上腺皮質素)、維持細胞結構及合成維他命D不可或缺的原材料!膽固醇不足反而會損害健康。

那麼,為何膽固醇又與心臟疾病掛鉤?關鍵不在於膽固醇本身,而在於運送它的「脂蛋白」——即俗稱的「好膽固醇」與「壞膽固醇」!

食物中的脂肪與膽固醇經小腸吸收後,會被輸送至肝臟處理,再由「脂蛋白」作為運輸工具,於血管中運送脂肪和膽固醇。

  • 低密度脂蛋白(LDL,壞膽固醇):​​ 像粗心的外送員,將膽固醇運送至身體各處細胞,但沿途遺留膽固醇於血管中。LDL容易在運送過程中將膽固醇沉積於血管壁上,長期積聚形成「斑塊」,使血管逐漸硬化、狹窄(即動脈粥樣硬化),大幅增加高血壓、心臟病及心肌梗塞等風險。
  • ​高密度脂蛋白(HDL,好膽固醇):​​ 則像高效的清潔工人,沿途回收散落血管中多餘的膽固醇,運回肝臟代謝排出體外,有助維護心血管健康。

因此,心血管疾病的真正元凶是「壞膽固醇」(LDL)水平過高!大量研究證實,直接推高LDL的最主要因素是飲食中的飽和脂肪​(主要來源:肥肉、全脂奶類製品、牛油、椰油及許多加工食品)和反式脂肪​(人造植物牛油、起酥油、反覆高溫油炸食品等),而非來自食物的膽固醇本身(如蛋黃、蝦)。近期一項針對雞蛋攝取與健康的統合分析,整合自2020年的17項研究顯示,雞蛋攝取量與整體心血管疾病發生率及死亡率並無顯著關聯。這意味適量攝取雞蛋對多數人仍是安全的。世界衞生組織(WHO)指引亦明確指出,​健康成年人無需嚴格限制膳食膽固醇的攝取,應著重降低飽和脂肪及反式脂肪的攝入量,並保持均衡飲食。

雞蛋:性價比高的營養寶藏​

釐清膽固醇誤解後,我們以一顆大雞蛋(烚熟,約50克)為例,其營養價值如下:

熱量 78千卡
膽固醇 186毫克
脂肪 5克(其中3.4 克為單元/多元不飽和脂肪)
蛋白質 6克
碳水化合物 1.1克
其他營養素 膽鹼、葉黃素與玉米黃素、維他命A、維他命D、維他命B12、礦物質包括硒、磷等

雞蛋營養功效:

  • 低熱量,低碳水化合物,高蛋白質:​​含有人體所有必需氨基酸,吸收利用率高,有助肌肉合成與修復,對運動人士和長者維持肌肉量特別重要,亦是兒童發育期的理想食物。
  • ​有益脂肪:​​雞蛋脂肪主要為對心血管有益的單元及多元不飽和脂肪(飽和脂肪僅約1.6克)。順帶一提,蝦類更屬低脂食物,每85克白灼蝦(中型蝦7至8隻,去頭去殼)只含少於0.3克脂肪,主要為多元不飽和脂肪,不但有助提升好膽固醇(HDL)水平,對心血管健康有幫助。
  • 膽鹼:​​蛋黃含有膽鹼,是構成細胞膜、合成神經傳導物質的必需成分,對大腦發育、胎兒神經系統形成及預防長者記憶力退化具關鍵作用。
  • 葉黃素與玉米黃素:​​強效抗氧化劑,高度集中於蛋黃,能吸收有害藍光,保護視網膜,預防黃斑部病變,特別適合長期使用電子屏幕人士。
  • ​豐富維他命與礦物質:​​包括維他命A(維持視力)、維他命 B12(維持神經系統功能)、維他命D(促進鈣吸收)、硒(抗氧化)等重要營養素。

如何健康食用高膽固醇食物?

想安心享用此類高膽固醇食物,不妨參考以下實用建議​:

1. ​適量為宜​​

  • 健康成年人每天可吃1隻全蛋(連蛋黃),蝦類每週可攝取2至3次,每次85克(中型蝦7至8隻)。
  • 參照香港衞生署健康飲食指引,每日食用量應與其他肉、魚、蛋及代替品(如豆製品)一同計算,即每日總攝取量為180至300克。

2. ​烹調方式最重要​

  • 優先選擇烚、蒸、或少量油(如橄欖油)煎/炒。
  • 避免使用大量牛油、搭配高脂食材(如煙肉、香腸),或製成高油高糖的西多士等,因額外添加的飽和脂肪、反式脂肪和鈉質容易抵消雞蛋本身的健康效益。

​3. 聰明搭配增效益

  • 食用時,可同時攝取蔬菜或燕麥等富含水溶性膳食纖維的食物,助膽固醇代謝。
  • 保持均衡多元的飲食習慣是維持健康的基石,注重整體食物種類和多樣性。

​4. 個人化諮詢

  • 患有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病、糖尿病、高膽固醇血症等)或有食物敏感的人士,務必尋求醫生或註冊營養師的專業評估,制定最適合個人健康狀況的飲食方案。

健康飲食核心原則:適量為本,多元均衡

對多數香港人而言,每天進食一隻雞蛋是安全且有益的。如同雞蛋,蝦類在控制飽和脂肪攝取前提下,實為可納入均衡飲食的優質蛋白來源,關鍵在於適量攝取及搭配多元食材。回想那位常捨棄掉美味蛋黃的朋友,他以為此舉可保護心臟,殊不知真正威脅心血管健康的,其實是那五、六盤肥牛中的飽和脂肪和高鈉湯底!下次準備早餐時,不妨試試烚蛋配牛奶麥片或烚蝦牛油果沙律,既簡單又健康。若患有慢性疾病,記得諮詢營養師,以制定適合自己的飲食計劃。

撰文:香港都會大學護理及健康學院助理教授 鄒嘉敏博士

延伸閱讀:大閘蟹高膽固醇?14種常見食物膽固醇大比拼 這款高9倍!

---

相關文章:

降膽固醇戒油未必夠!每天吃3克這營養降10%壞膽固醇 營養師教吃6種食物最有效

39歲男膽固醇超標險塞血管 靠5招不吃藥30日逆轉高血脂 必吃4類食物!

高血脂男每天吃1物不服藥 半年後膽固醇大降/防大腸癌 每日吃幾多有效?

3種健康食物降膽固醇效果差!燕麥功效低?這種保健品也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