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者湊孫可防腦退化?研究揭患病風險降24% 每周湊多久護腦效果最佳?
發佈時間:13:13 2025-07-18 HKT

【防腦退化】弄孫為樂是不少長者憧憬的生活!近日一項最新研究發現,長者如每周花適量時間湊孫,竟可降低24%患腦退化症的風險,研究又建議長者每周的湊孫時間不宜超過一個時數,才可發揮最佳的預防腦退化症的效果。
長者湊孫可防腦退化?研究揭患病風險降24%
湊孫也可防腦退化症?內分泌新陳代謝科醫生蔡明劼在Facebook撰文指,每天湊孫數小時的長者,不只是家庭幫手,原來對他們的大腦健康也有好處。他引述了2025年7月最新發表的一項針對華裔老年人的研究,以探討照顧孫輩與腦退化症(認知障礙症)之間的關聯。
研究中,中國廈門大學的學者使用了《中國健康及養老追蹤調查》2013年至2018年的資料,一共分析了10058名來自中國28個省份,年齡介乎50至79歲、一開始沒有罹患腦退化症的華人長者,並透過每兩年一次的訪談評估參加者有沒有認知能力下降,研究已刊登於《JAMA Network Open》。
【同場加映】腦退化症(認知障礙症)早期/中期/晚期症狀
防腦退化症|每周湊孫多久護腦效果最佳?
結果發現,每周幫忙照顧孫子孫女、而且不超過40小時的長輩,即「非密集照顧」,腦退化風險比完全沒湊孫的長者低24%。此外,研究人員發現,適度照顧孫兒的長者通常都有以下特徵:
- 擁有自己的智能手機
- 使用網絡
- 感到比較不孤單
上述3大關鍵因素加起來,解釋了部分長者將近37%的失智風險降幅。研究人員表示,長者使用科技產品需要學習新技能,從而有效促進社交連結和認知刺激;照顧孫兒亦有助透過培養有意義的社會角色和增加世代互動來減輕孤獨感。
不過,照顧孫兒與腦退化症風險的關連只發生在「非密集照顧」的長者。研究顯示,如每周超過40小時密集照顧孫兒的長者,患上腦退化症的風險並沒有增加或減少。研究人員指,照顧孫兒對認知能力的好處似乎有上限,因為長時間照顧小孩往往引致更大的壓力和負擔。
防腦退化關鍵在於主動學習新事物/減輕孤獨感
湊孫為何防腦退化症?針對這項研究,蔡明劼醫生指,適度湊孫、令自己不孤單有益大腦健康,而長輩會用手機和上網,不只跟得上時代,或計也有助延緩腦退化。他建議,長者們不妨學習使用手機、平板電腦,或上網聽音樂和看影片,這些日常小事都可能是守護大腦的關鍵。
腦退化症早/中/晚期有何症狀?
據本港醫管局資料,認知障礙症(腦退化症)是因大腦神經細胞病變而引致大腦功能衰退的疾病,患者的記憶、理解、語言、學習、計算和判斷能力都會受影響,部份且會有情緒、行為及感覺等方面的變化。
1. 早期症狀(第1-2年)
在此階段,家人和朋友通常會以為患者的症狀,只是因為年紀漸老而出現的正常老化過程,常見症狀包括失去短期記憶;表達或理解抽象事情時感困難,如表達身體不適、心情感受等;情緒或行為變幻無常;學習新事物及跟隨複雜指令感困難;判斷力減退、基本自理活動仍能應付,但需旁人提醒。
2. 中期症狀(第2-5年)
隨著病情的進展,患者早期的困難會更加明顯,症狀包括混淆遠期記憶和現實情況記憶、偶有詞不達意的情況;行為性格轉變,或會容易情緒不穩;需別人協助日常自理活動。
3. 晚期症狀(第5年後)
患者生活幾乎完全依賴別人,不能自我照顧,症狀包括記憶缺損,連熟悉的人和事也會忘記;身體活動及精神狀況出現衰退;未能有效表達及溝通;不能處理日常生活、需要長期照顧;生理時鐘混亂。
資料來源:內分泌新陳代謝科醫生蔡明劼、《JAMA Network Open》、醫管局
專家履歷:蔡明劼醫生
台灣新陳代謝內分泌專科醫生、肥胖症專科醫生。
延伸閱讀:必吃11種長壽食物防腦退化 抗老名醫大推1種好油改善認知 怎樣攝取最有效?
---
相關文章:
65歲婦常健忘陷早期腦退化 醫生教4招半年逆轉失智 多吃1種魚護腦
別錯過大腦排毒黃金時段!這時間入睡最防腦退化 醫生教1種睡姿功效加倍!
如何分辨正常老化/腦退化症?7大早期徵兆易忽略 專注力下降是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