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公廁應半蹲或坐下?專家揭半蹲如廁風險:多髒都應坐下
發佈時間:17:21 2025-07-11 HKT

不少女士去公廁時,都怕馬桶或廁板會髒,到底應該懸空坐無影凳,還是直接坐下呢?有科學家拆解迷團,指出1種姿勢的感染風險更大,更警告如廁時1種習慣比廁所板更易造成感染。
專家揭半蹲如廁風險:多髒都應坐下
據英媒《Daily Mail》報道,萊斯特大學臨床微生物學家Dr. Primrose Freestone表示,女士去公廁時,有時為了避免接觸到馬桶廁板,常以半蹲姿勢排尿,「無論馬桶看來多麼不潔,你都應該坐下去。」對此,她給出以下原因:
半蹲小便有甚麼危險?
- 半蹲時,骨盆帶包括骨盆底肌、臀肌、背部肌肉、腹肌和髖部旋轉肌群會共同運作,防止身體跌倒;
- 骨盆底肌是負責支撐器官的肌肉,排尿時會支撐膀胱,確保過程無需過度用力;蹲著時,骨盆底肌和周圍肌肉會緊繃,所產生的張力會阻礙尿液自由排出;
- 結果會導致膀胱無法完全排空,令人更頻繁去廁所;嚴重甚至可能增加膀胱感染的風險。
報道引述物理治療師Brianne Grogan指,骨盆帶緊繃張力令排尿更難,通常要「向下用力」才能讓尿液快速排出,而頻繁用力排尿可導致骨盆器官脫垂;對女性來說,特別是在懷孕和分娩之後,會更容易出現骨盆底功能障礙。因此,如廁時請盡量避免以懸空半蹲姿勢排尿。
為何坐馬桶的致病風險較低?
Dr. Primrose Freestone指出,臀部接觸馬桶廁板而染病的機率非常低。因為大多腸道疾病都是透過手、食物和物體表面受到糞便污染後,由手口途徑傳播細菌造成。另外,人類皮膚表面覆蓋一層細菌和酵母菌,是相當有效的保護屏障,這也代表了根本不需要懸空蹲在馬桶上。
為甚麼不該在廁所用手機?
Dr. Primrose Freestone警告,更值得擔憂的是用手觸碰過廁所內各種物體。研究顯示,馬桶沖廁時,肉眼看不見、含有細菌和糞便物質的顆粒會被濺出,可擴散至1.5m遠,覆蓋所有觸及的物品,包括門把、馬桶蓋、廁紙架,甚至手機,都可能被一層糞便物質和細菌覆蓋。
馬桶沖廁時發現的細菌:
沖廁時發現的微生物 | 感染後可能導致的疾病 | |
1 | 腸球菌(Enterococcus) | 泌尿道感染(UTIs) |
2 | 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 皮膚感染 |
3 | 變形桿菌(Proteus) | 泌尿道感染、呼吸道感染 |
4 | 鏈球菌(Streptococcus) | 腺體腫脹、疼痛 |
5 | 大腸桿菌(E. coli) | 嚴重腹瀉、胃痙攣 |
6 | 綠膿桿菌(Pseudomonas) | 血液和肺部感染 |
對於那些在廁所玩手機的人群來說,手機藏有巨大的感染風險,應該定期用酒精濕紙巾或番梘水清潔手機,確保不會成為細菌的溫床。另外最重要的是徹底洗手,也盡量避免洗手後觸碰水龍頭等表面。弗里斯通博士建議,可讓水龍頭一直保持開啟,擦乾雙手時可用乾淨的紙巾來關掉水龍頭。
女性有較高機會患上尿道炎?
據本港衛生署資料,泌尿道感染是一種常見的疾病,包括尿道炎、膀胱炎、腎炎。泌尿道感染的症狀通常很明顯,並有機會復發;如果得不到適當的治療,後果可能很嚴重。大部分的感染是由大腸桿菌(一種常寄存於大腸的細菌)所引致。
如患上泌尿道感染,會有以下症狀:
- 尿頻:次數頻密,但每次只能排出小量尿液
- 小便時感到赤痛、灼熱
- 尿液混濁,甚至帶血
- 小腹脹痛(近恥骨位置),顯示膀胱感染
- 如有發熱、腰背痛、作悶、嘔吐,顯示腎臟可能受到感染
女性比男性患上泌尿道感染的機會為高,主要由於生理結構有別:
- 尿道長度:男性的尿道長約15厘米,而女性的尿道只有5厘米,所以細菌容易直上膀胱,再逆流而上到達腎臟。
- 性行為的刺激:陰莖的進入,不但刺激性器官,也會把外陰部的細菌送入女方的尿道。
- 尿道的開口部位:男性尿道口開於陰莖前端,女性尿道口則開於外陰部,鄰接陰道口,也靠近肛門,又被大小陰唇包圍著。假如外陰不清潔或如廁後從肛門向前抹拭,便很容易受到外陰、陰道或者肛門內細菌侵襲而引起感染。
特別容易感染的時期
- 懷孕期:膨脹的子宮壓著膀胱,令膀胱未能完全排清小便
- 更年期:抵抗力減弱
預防尿道炎的方法
- 保持個人衞生
- 如廁後應從外陰由前往後至肛門抹拭
- 要注意房事衞生,及後要排清小便
- 避免使用含香料成分的肥皂、梘液、陰道灌洗液
- 避免穿着太緊身或不透氣的褲(包括內褲)
- 多喝清水
- 避免習慣忍尿
- 提高警覺,及早發現和醫治
資料來源:《Daily Mail》、衛生署
---
相關文章:
女性尿道炎|少喝水易患尿道炎?小便灼痛怎紓緩?醫生解構症狀成因 教6方法改善
陰道炎|天氣熱白帶增多陰道痕癢 中醫教分症狀+推介2款茶清熱祛濕
夏天私密處易痕癢 恐變陰道炎/尿道炎 經期吃甜食更嚴重?醫生拆解成因教4招減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