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大懶人習慣防腎病 睡足幾小時可降洗腎風險?晚餐前做1件事護腎更穩血糖
發佈時間:11:39 2025-05-23 HKT

腎病是本港第7大致命疾病,到底有沒有方法及早診斷腎病?有醫生指,有9大徵兆恐是早期腎病的警號,但只要做好健康習慣就能避免腎功能惡化,並教9種懶人方法預防腎病和減洗腎風險,當中睡夠某個時數都有效。
四肢常水腫恐患腎病? 自測9大腎病徵兆
據日媒《介護ポストセブン》報道,日本腎臓科醫生上月正博指出,腎臟是人體的廢物處理中心,負責過濾血液中的尿素等代謝廢物,防止這些毒素循環全身。腎功能下降往往毫無徵兆,一旦患上腎病,甚至惡化至末期腎衰竭,就必須依賴洗腎或接受腎移植。更值得注意的是腎臟與心臟之間存在相互影響的關係,腎功能衰退會大幅提升中風、心肌梗塞等致命心血管疾病風險。此外,有研究發現,腎功能惡化會影響腦功能,可能引發意識障礙與認知功能下降。雖然腎臟是沉默的器官,但仍有以下早期警號可幫助發現腎功能是否出現衰退。
- 年齡為50歲或以上
- 愛吃高油脂食物
- 每日過量飲酒
- 夜間排尿超過2次
- 尿液出現泡沫或顏色偏深
- 腳部/手部腫脹導致穿戴戒指或鞋子變緊
- 輕微運動就氣喘吁吁
- 近期出汗量明顯減少
- 有腎臟病家族史(父母或兄弟姐妹罹患腎臟疾病)
9大懶人習慣防腎病 公開最佳睡眠時間減洗腎風險
上月正博醫生分享以下9種懶人習慣,有助保護腎功能,降低洗腎風險:
日常如何防腎病?
9大懶人習慣防腎病
1.辣椒油取替醬油
建議吃餃子和豆腐時,減少醬油用量,改加少量辣油。
2.豆腐替代白飯
每周選擇一天以豆腐替代白飯作為主食。
3.以高湯、大蒜和辛香料取代鹽
控制鹽分攝取對腎臟健康至關重要,過量鈉離子會損害腎小球過濾功能及腎小管運輸系統,但完全無鹽又影響食慾,此時替代調味品的使用就成為關鍵技巧。上月正博醫生建議,吃豆腐時不用傳統醬油,改淋少許辣油或擠入薑泥。此外,建議以低鈉香料取代高鈉調味料,例如辣油、辣椒粉、現磨胡椒、塔巴斯科辣醬等低鈉辛香料。還建議烹調時減少鹽量,善用棒狀濃縮高湯或管裝蒜泥取代鹽分。
4.選擇脂肪含量低的肉類
選擇低脂肉類,例如牛肉、豬肉的豬里肌(豬柳)或腿肉,以及雞胸肉或雞柳。
5.正確進食順序
進食順序應為先吃肉類或其他配菜,再吃飯,以穩定血糖。
6.快步走
有研究顯示,長期保持適度運動能有效預防腎功能衰退,其中以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效果最佳。上月正博醫生也教快步走做法,應保持視線向前、挺胸抬頭,盡量跨大步伐並大幅度擺動雙臂,每天快步行30分鐘且避免不要氣喘,目標為每天逐步增加至約3000步。
7.刷牙時使用牙線
使用牙線徹底清潔牙縫,預防牙周病,避免腎功能惡化。
8.晚餐前洗澡
洗澡可以活化腎功能,而在晚餐前洗澡有助於抑制餐後血糖上升。
9.良好睡眠
研究指出,睡眠時間少於5小時的慢性腎病患者,需要透析(俗稱「洗腎」)的可能性高出2.1倍;而睡眠超過8小時的患者,透析風險亦會增加1.5倍,因此維持每晚7小時的睡眠,對腎臟健康最為理想。
腎病為港人第7大死因 10徵兆要小心
據本港衞生署資料,腎病位列本港死亡率第7位,全港約有10%港人患有慢性腎功能衰退, 更有8,000至10,000名病人因末期腎衰竭須接受透析或腎臟移植治療。醫管局指,腎臟的主要功能為排泄身體內經新陳代謝產生的廢物,協調體內水分、電解物、酸鹼度、血壓等,製造紅血球激素以及協助製造維他命D。若腎臟持續受損,有機會演變為慢性腎衰竭。
腎病及慢性腎衰竭常見症狀
初期的腎病及慢性腎衰竭徵狀並不明顯,較常出現的症狀如下:
小便方面的症狀:
- 小便帶血 / 茶色尿(血尿)
- 小便帶泡沫(蛋白尿)
- 小便混濁(尿感染)
- 小便赤痛、頻密
- 小便感困難、不暢順
- 小便排出小沙石
- 多尿、尿量減少、夜尿
其他症狀:
- 腰腹疼痛
- 足踝或眼皮浮腫
- 血壓高
4類人患腎衰竭風險高 嚴重恐洗腎
根據本港醫管局資料,當腎臟功能因某些原因長期受到嚴重傷害,其排泄體內新陳代謝廢物的功能受損,身體內的廢物會累積,且引發多種身體功能的問題,引發慢性腎衰竭。
當到達末期腎功能衰竭階段,病人須透過透析或腎臟移植,才得以維持生命。當中,患有下列疾病的病人有較高風險患上慢性腎衰竭:
- 糖尿病
- 腎小球腎炎,包括紅斑狼瘡腎炎
- 高血壓
- 先天性腎病及有腎病家族病歷
資料來源:《介護ポストセブン》、醫管局
延伸閱讀:吃甚麼防腎病免洗腎?專家推介10大護腎食物 1種水果更防癌/降膽固醇
---
相關文章:
每晚少睡幾小時洗腎風險增2倍? 專家教3招護腎 這樣洗澡也有效!
腎病年殺逾1700港人 護腎必吃13種「超級食物」 常吃這好油更防癌症/腦退化
如何飲水免洗腎?醫生教5招護腎 3個月改善腎功能 必須這時間入睡
吃1種麵包恐致高血糖傷腎?醫生教6招護腎 每日必喝這種茶防腎病腎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