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壽秘訣|101歲教授先天缺長壽基因 後天做好7件事長命百歲 最愛吃5類食物

更新時間:11:25 2025-05-11 HKT
發佈時間:11:25 2025-05-11 HKT

【長壽秘訣】聯合國數據預計,人類壽命越來越長,到2054年,全球平均壽命將飆升到77.4歲。到底是甚麼決定壽命?基因還是生活方式?一位101歲的營養學教授公開他的長壽7大秘訣,又提醒人們若想保持健康長壽,「運動比營養重要」。

101歲教授缺長壽基因 做好7件事長命百歲

綜合外媒報道,營養學教授沙芬伯格(Dr.  John Scharffenberg)出生於1923年12月,是美國羅馬琳達大學公共衞生學院的兼職教授,他思維敏捷,閒時會獨自駕車出行,更走遍世界各地,教授如何透過簡單的生活方式來延長壽命,過著多姿多彩的生活。沙芬伯格指,自己家族中並沒有長壽基因,母親在60多歲時因阿茲海默症去世,父親在76歲時因心臟病去世,但他本人比兩個不太活躍的兄弟活得長命。

沙芬伯格相信「人生中最重要的時期就是中年」,即40歲到70歲之間。這個年齡層的人通常財富足夠,買得多、坐得多,同時吃得多,但強調這是錯誤的生活方式。他指出,日常如遵循以下7條簡單的生活規則,不僅可以幫助預防與年齡相關的心臟病、中風和糖尿病等疾病,更可健康地延長壽命:

沙芬伯格7大長壽秘訣:

 

長壽秘訣|1. 不要吸煙 

沙芬伯格從未吸過煙。他解釋自1964年發布《吸煙與健康》的報告以來,香煙的危害廣為人知,幾乎損害身體的每個器官。

長壽秘訣|2. 不要喝酒

沙芬伯格從不喝酒。他認為,少量飲酒有益健康的說法並不正確,並有研究表明少量飲酒帶來的任何保護作用都會被增加的癌症風險所抵消。

長壽秘訣|3. 做運動

沙芬伯格雖然是一名營養學家,但他認為運動比營養更重要。運動不一定是要跑一場馬拉松,散步也是很好的方式。他最常進行園藝活動和快步走。有研究發現,每天步行超過3.22公里的人,死亡率僅為步行距離較短者的一半。他認為自己比兩個兄弟多活幾十年的原因是他那套較活躍的生活方式,「主要的區別是我進行了大量的鍛煉。」 

長壽秘訣|4. 維持健康體重+間歇性斷食

超重或肥胖會增加患第2型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和癌症的風險。世衛警告,當體重稍微超標時,健康問題的風險就開始增加。沙芬伯格相信,保持健康的體重相當重要,並認為自己活得長的原因之一是實行「間歇性斷食」,每天僅吃早午兩餐、不吃晚飯,午餐後就停止進食,直到第二天早上才開始進食。有研究發現,間歇性斷食有助於減肥,並有益於健康。

長壽秘訣|5. 少吃肉

沙芬伯格從小茹素,從20歲起就再也沒有吃過肉。他遵循植物性飲食(Plant-based diet),會吃牛奶和雞蛋,最喜歡吃芒果、柿、薯仔、夏威夷果仁和其他堅果種子。

長壽秘訣|6. 不吃甜食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糖的攝取量不應超過膳食總能量攝取量的10%,即每天少於12茶匙糖;攝取量減少到每天少於6茶匙可帶來更多健康益處。沙芬伯格建議修改食譜以減少糖的攝取,例如用燕麥製作窩夫,並用水果和腰果奶油代替糖漿等。

長壽秘訣|7. 少吃飽和脂肪

沙芬伯格說,美國心臟協會建議從飽和脂肪中攝取的熱量應低於6%,基本上與素食者的攝取量無異。他認為素食是最佳飲食,大量的飽和脂肪來自牛肉、豬肉和家禽等肉類。而進行素食及不攝取動物脂肪,是避免高飽和脂肪攝取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的最簡單方法。

資料來源:Daily MailTODAYAlumni Association, School of Medicine of Loma Linda University

延伸閱讀:92歲長壽婆婆任職快餐店25年 1原因拒退休 三餐必吃這延壽食物

---

相關文章:

93歲護理師曾摔車骨折 3個月後即康復 靠5大秘訣養生延壽

必吃11種長壽食物防腦退化 抗老名醫大推1種好油改善認知 怎樣攝取最有效?

研究證50歲前做好5件事 可延壽14.5年 90歲前死亡風險減35%

92歲長壽婆婆任職快餐店25年-1原因拒退休-三餐必吃這延壽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