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同時患腎癌/輸尿管癌 醫生揭恐常用1類餐具惹禍 必吃2類食物排毒防癌
發佈時間:12:01 2025-07-18 HKT

用錯餐具煮食,隨時中毒致癌?一位六旬男子先後確診腎臟癌及輸尿管癌,經驗血後發現體內的致癌「永久化學物」PFAS明顯超標。有醫生提醒,PFAS常見於一種煮食用具,如長期使用這種煮食用具,有機會令身體攝取過PFAS,可導致身體患上癌症等多種疾病。
「永久化學物質」PFAS是甚麼?
營養功能醫學專家劉博仁近日在個人Facebook專頁分享,有年約60歲的男病人一拼患有腎臟癌與輸尿管癌,而一位女病人則被診斷出有甲狀腺功能亢進,2人的共通點都是體內的「永久化學物質」PFAS(全氟/多氟烷基物質)濃度明顯超標。到底PFAS是甚麼?
「永久化學物質」PFAS
「永久化學物質」PFAS:
- 超過9,000種物質,包括PFOA(全氟辛酸)、PFOS(全氟辛烷磺酸)、PFNA(全氟壬酸)及PFHxS(全氟己烷磺酸)
- 代表產品是Teflon塗層,即廣泛應用於「易潔鍋」的抗油塗層、防污塗層。
其他應用PFAS的產品:
- 防水衣、防污布料(如Gore-Tex)
- 食品包裝紙(如漢堡包紙、防油紙袋)
- 地毯與家具防污塗層
- 清潔劑
- 某些化妝品
- 滅火泡沫
PFAS引致甚麼疾病?
劉醫生指,PFAS穩定且不易分解,毒素一旦進入人體就不易排出,可透過食物、水、空氣或皮膚接觸進入人體,進入血液後會累積在肝臟、腎臟、甲狀腺等器官,研究顯示長期接觸PFAS會引發多種疾病:
- 癌症(如腎臟癌、睪丸癌)
- 甲狀腺功能異常(過高或過低)
- 肝功能受損、脂肪肝
- 增加膽固醇
- 抑制免疫系統功能(如疫苗反應變差)
- 懷孕異常(如妊娠高血壓、胎兒發育問題)
研究揭1種腸道益生菌 可助PFAS排出體外
劉醫生分享,2025年劍橋大學發表於《Nature Microbiology》的新研究證實,某些腸道細菌可以「吸附」PFAS毒素,從體內排出它們。研究發現:
- 腸道好菌 Bacteroides uniformis 能在體內高濃度吸附PFAS,並經由糞便排出;
- 在小鼠實驗中,這類菌的存在讓糞便中的PFAS濃度明顯提高(排出率高達74%);
- 這些菌透過「主動運輸」的方式,將PFAS從體內吸進來,幫助代謝。
如何減少PFAS毒素傷害?
劉醫生建議大家多喝水,保持良好排便習慣,更可透過2招飲食,幫助身體減少PFAS傷害,包括:
排毒飲食|1. 攝取高纖飲食
可多吃高纖食物助好菌增長與排毒,包括:
- 番薯葉
- 秋葵
- 蘋果
- 燕麥
排毒飲食|2. 補充益生菌與發酵食品
可多吃益生菌補充品及發酵食品,幫助腸道菌生態平衡,包括:
- 乳酪
- 泡菜
- 味噌
在日常生活方面,劉醫生建議:
- 避免使用Teflon「易潔鍋」,建議改用不鏽鋼、陶瓷或鑄鐵鍋具
- 減少吃外賣食物,因為PFAS常殘留在防油紙袋、快餐食物包裝上
- 選擇無PFAS標章的產品,包括防水衣、化妝品、清潔劑等
高纖飲食怎樣吃?成人應每日攝取25g膳食纖維
衞生署在今年公布的2023年度健康行為調查報告指,水果及蔬菜攝取量方面,97%港人的攝取量不足,衞生署2020至2022年度的《人口健康調查》報告發現,只有2%的人士表示每日平均會進食5份或以上的蔬果;可見港人蔬果及膳食纖維攝取不足,且低於世界衞生組織建議成人每日應進食最少400g蔬果或5份蔬果。
衞生署建議,成人及青少年每天建議攝取25g或以上的膳食纖維。兒童每天所需的膳食纖維量是他的年齡加5g。例如6歲的兒童每天膳食纖維建議攝取量為6+5g,即等於11g。而想攝取更多膳食纖維,則有以下方法:
- 每天吃足夠的蔬果,成年人每天進食最少2份水果及最少3份蔬菜。
- 選擇高纖穀物類食物,如用紅米、糙米代替部分白米。
- 每星期以乾豆類取代部分肉類2至3次。
- 以全麥麪包或餅乾代替高脂肪、高糖分的麪包或餅乾。
- 留意食物標籤,多選擇高纖食品。
- 以循序漸進的方式攝取更多膳食纖維,並留意每天飲用最少6 –8杯流質飲品,否則身體或會因不適應而出現肚瀉、肚漲、放屁等現象。
資料來源:營養功能醫學專家劉博仁、衞生署、2023年度健康行為調查報告、《人口健康調查》
延伸閱讀:排毒防癌必吃!研究揭這類食物吃4周 助致癌物排出體外 降患大腸癌風險
---
相關文章:
腫瘤科醫生教飲1款茶殺癌細胞!集7大好處 防癌/改善失眠/降膽固醇
牛津研究54萬人證 這飲品日喝1杯患大腸癌率減17%!這種酒要少喝!
4種蔬菜煮熟吃防癌功效大增!患癌風險減45% 防大腸癌前列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