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大報告:中醫藥研究領域發展蓬勃 研究量遠超全球科研平均增長率

更新時間:16:02 2025-08-07 HKT
發佈時間:16:02 2025-08-07 HKT

香港浸會大學積極推動中醫藥發展,浸大今日(7日)與國際學術數據機構發表中醫藥科學發展軌跡研究報告,報告基於2014年至2023年間的中醫藥科研文獻進行系統性計量分析,結果顯示,在分析所涵蓋的10年間,中醫藥研究領域發展蓬勃,研究數量的年複合增長率高達10.6%,遠超全球科研的平均增長率。浸大校長衞炳江認為,是次報告的宏觀數據分析,將為今年底投入運營的香港首間中醫醫院提供重要參考。

研究數量年複合增長率高達10.6%

浸大與國際學術數據機構愛思唯爾(Elsevier)聯合發布全球首份中醫藥科學發展軌跡研究報告《傳承與創新:解碼中醫藥科學發展軌跡》,報告基於2014年至2023年間的中醫藥科研文獻進行系統性計量分析。結果顯示,中醫藥研究於所涵蓋的10年間吸引188個國家及地區參與,累計發表超過20萬篇文獻,研究數量的年複合增長率高達10.6%,遠超全球科研的3.9%平均增長率,而相關文獻總量增長近3倍,反映中醫藥研究領域蓬勃發展。學術影響力方面,14.2%的中醫藥文獻躋身全球前10%最常被引用文獻。

浸大校長衞炳江致辭時表示,是次報告「是一場結合歷史與創新的學術之旅」,展現浸大對中醫傳承的尊重,以及對科學發展的信念。隨着香港首間中醫醫院將於今年底投入運營,是次報告的宏觀數據分析將為中醫醫院的服務設計與營運提供重要參考。他深信,透過跨界合作與知識共享,中醫藥將能發揮更廣泛的影響力,造福社會。浸大會繼續秉承精益求精的學術追求,銳意開拓創新。

呂愛平:AI技術與中醫藥研究結合 將成未來發展趨勢

浸大副校長(研究及拓展)暨研究院院長呂愛平接受《星島》訪問時表示,報告收錄了多項人工智能(AI)與中醫藥融合的前沿研究。他認為,AI技術與中醫藥研究的結合將成為未來發展趨勢,AI作為解決複雜科學問題的有效工具,有望整合中醫理論與現代醫學知識,推動醫學進步,未來的中醫學生亦需具備AI基礎知識。但他強調,現階段AI僅能作為輔助診療的參考工具,不能替代醫生的臨床決策。

呂愛平建議香港政府與業界加大資源投入,發揮香港國際化醫療體系優勢,定位為中西醫協作的「排頭兵」,發展可推廣全球的治療方案。隨着香港中醫醫院年底投入服務,他期望可成為中西醫協作的典範,為病人提供最有效的醫療服務。

記者 鍾綽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