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若蓮:暫無需延長校長退休年齡 強調需要額外人手照顧學生
發佈時間:17:43 2025-05-02 HKT

近年學界出現教師離職潮及校長退休潮,教育事務委員會今日就公營學校教師及行政人手的優化和增能召開會議。有議員關注會否考慮延長校長退休年齡至65歲,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回應表示,隨著現時學齡人口下跌,認為暫時未有需要延長退休年齡。另外,有議員質疑當局資源增加,但未能提高教育質素,蔡若蓮強調,隨著社會發展,的確有需要額外的人手及資源照顧學生其他學習或成長需要。
蔡若蓮:暫時未有需要延長校長退休年齡
現行《資助則例》列明,資助學校的教師,包括校長,須在年滿60歲退休,立法會議員管浩鳴在會中表示,現時很難聘請有經驗的校長,質詢教育局面會否考慮將校長退休年齡延長至65歲。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回應稱,當局於8年前已就此進行全面諮詢,官立學校教師及校長退休年齡已延至65歲,而隨著現時學齡人口下跌,經綜合評估教師供應及各方面因素後,認為暫無調整退休年齡的必要,但未來會視實際需求重新檢視政策。
公營中小學及特殊學校的班級和教師比例自17/18學年起,按比例劃一增加 0.1,提供約 2200個額外的常額教席 ,涉及每年約15億元額外經常開支。立法會議員葉劉淑儀質疑「資源變多,但沒有績效指標,老師考的語文測試沒有進步,中英文及普通話也是差」,形容當局「胡亂加(教師席)位」。蔡若蓮表示,教育相關的績效指標難量化及立竿見影,並非「今日加了老師,明日成績就高多少分。」她強調,隨著社會發展STEAM、人工智能,以及針對青少年精神健康問題、社會複雜等,在新環境及政策推動下,「需要額外人手亦是事實。」
加教師編制人手 紓緩教師工作量
就教師流失問題,立法會議員陸瀚民表示,過去3年亦有約1萬1千多名教師流失,初次執教新聘教師人數遠高於以退休為離職原因的流失教師人數,認為若要維持高效教學團隊,需要有經驗的中層教師「坐鎮」,才能提高教學效能,同時避免青黃不接,詢問問當局會否參考醫護界挽留人才。
蔡若蓮回應指,現時有2000名初次執教新聘教師,因退休而離職的則有約790人,當局會增加教師編制人手,紓緩教師工作量,同時增加行政主任、教學心理學家、社工等,幫助教師減輕工作量之餘,照顧學生其他學習或成長需要。同時,當局在2020/21學年亦已提升小學校長待遇,不同職級最少提高5個增薪點。
另外,有議員關注學童精神健康問題,立法會議員狄志遠詢問教育局,會否協助學校聘請經大學訓練的輔導員。蔡若蓮回應指,學童精神壓力來自學習、家庭、社交等問題,因各學生的情況都不一樣,因此需要跨專業團隊協助,不能單靠某一類專業人士。但她強調,當局對處理精神健康問題持開放態度,隨着社會發展,學校可因應需要,運用津貼聘請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