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港結緣逾半世紀 楊振寧諾獎贈中大曾駐校教學
發佈時間:03:00 2025-10-19 HKT

楊振寧與香港的情緣跨越數十載,尤其與香港中文大學淵源深厚。上世紀60年代起,他已頻頻到中大講學,後來更擔任講座教授,一度每年駐校工作近3個月,1999年還將諾貝爾獎獎章等珍貴藏品及檔案捐贈給校方,成立學術資料館。中文大學昨日發表悼文稱,楊振寧教授對中大學術發展貢獻良多,對於他的離世感到哀傷。
1964年大會堂演講盛況空前
楊振寧與中大的淵源始於1964年。在時任校長李卓敏幫助下,楊振寧的父母、弟妹得以從深圳乘火車經羅湖橋抵達尖沙咀,與他在香港團聚,結束長達19年的離別。同年12月30日,楊振寧在香港大會堂發表題為《近代高能物理學之認識》的演講,引發全港轟動,逾千名聽眾來到現場,場外還有逾千人排隊,盛況空前。
上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楊振寧到港講學更為頻繁。比如1983年3月2日,他在中大建校20周年紀念講座上作了《讀書教學四十年》的著名演講,盛讚中大在不長的建校時間內取得的成就,並讚揚中大校園「非常富有詩意」。
大量手稿等珍貴檔案捐贈校方
自1983年起,楊振寧擔任中大榮譽教授,並歷任博文講座教授、數學科學研究所所長、理論物理研究所所長等職,於1997年獲頒榮譽理學博士學位。當時他每年都有近3個月時間在中大科學館內辦公,在教職員宿舍居住,期間時常接母親來港,到沙田的商場購物。
1999年楊振寧做出重要決定,將過去數十年來的文件、筆記、手稿等珍貴檔案捐贈給中大,包括他所獲得的諾貝爾獎獎章等;大學於2002年設立「楊振寧學術資料館」,並將藏品數碼化開放予公眾瀏覽。2000年夏天,楊振寧來港參加第三屆全球華人物理學大會,認為香港有發展世界級物理學的良好條件,吸引科技人才到港工作絕不成問題。
盧煜明:全球無可估量的損失
中文大學校長盧煜明昨日表示,楊振寧教授在物理學領域成就卓越,對中大學術發展貢獻良多,對中大師生特別是年輕後輩關懷備至,傾囊相授。楊教授離去對全球學術界是無可估量的損失,但他留下的學術寶庫將繼續啟迪後人追求理論物理學的真諦。
香港科學院也發文哀悼楊振寧,稱其在粒子物理學領域的開創性研究對現代物理發展影響深遠,為科學與人類進步作出的不朽貢獻,將永遠為世人所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