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悅苑單位滲水房署疑擅自改裝

更新時間:03:00 2025-10-17 HKT
發佈時間:03:00 2025-10-17 HKT

  購置新居當然希望打造貼心的安樂窩,惟裝修若涉及改喉便要留神。近日社交媒體便流傳一段懷疑在居屋「啟德啟悅苑」單位拍攝片段,從畫面所見,有水流如注從單位的石屎牆身流出,懷疑出現嚴重滲水。房屋署回應《星島》指,對事件表示關注,指經觀察相關片段後,懷疑業主擅自改裝單位導致問題,提醒業主進行工程前,應先就改動方案諮詢建築專業人士意見。有工程師坦言若業主改裝過水喉,漏水便不是房署責任;有裝修設計師指,居屋業主改喉十分常見,但一般會建議他們不要改動牆身內的喉管,以免對業主欠缺保障。

有網民近日在社交平台發文,聲稱採用組裝合成建築法(MiC)的啟悅苑內一個裝修中的單位,未入伙牆身已布滿水跡,思疑造工出問題;片中更見在牆身鑽洞後,有水柱從中溢出。對此,房屋署回應指,片段中的單位部分石屎牆身已被拆除,且對照下發現水龍頭的位置曾被改動,懷疑業主在單位擅自加裝水喉,並暗藏於牆身中,以致出現滲水。
波及毗連單位須負有關責任
  房署提醒,業主在進行任何工程前,除參考「裝修指引」的建議及確認工程符合大廈公契外,亦應就改動方案諮詢建築專業人士意見。若改動處理不當,導致漏水或影響樓宇結構,有可能會波及毗連單位,住戶須負上有關責任。房署表示,暫時沒有接獲有關投訴,呼籲涉事業主盡快與屋苑物業管理處聯絡,署方亦會實地了解實際情況,檢查是否有違規改動情況。
  資深工程師倪學仁分析,屋宇裝修改動或加裝喉管相當常見,最基本的鋅盤改位已涉及改動喉管。他指,視乎改喉工程本身,若屬小型工程便可能要入則;而改動工程亦須由持牌水喉匠處理。至於業主加裝的水喉暗藏於牆身中,他推測因MiC項目的原裝喉管藏於間隔牆之中,因此改動或加裝喉管或要打開牆身接駁水喉,「如果師傅手工差,或用『欖核』而非燒焊接駁熱水喉等,便容易因冷縮熱脹而漏水」。
工程師:MiC項目改裝難度較高
  倪學仁稱,傳統項目亦會因為改喉而導致漏水,只是MiC項目的原裝喉管全部「計好數」預製,預留洞口空間亦是剛剛好,改裝難度或較傳統項目高一些。他又指,喉管漏水會嚴重影響樓下住戶,尤其是MiC項目的間隔牆或是中空,水會一路順流至單位下面數層住戶,業主或要賠償損失。
  公屋裝修易設計師繆先生指,近日有參與啟悅苑在內的30多個居屋新入伙單位裝修,未發現片中的滲水問題。他指,傳統項目拆除瓦仔後再灌漿石屎的技法,較易在改喉後做防水層的修補,「但MiC項目的牆本身是防水的一部分,拆了瓦仔會破壞了防水設計的一體性,亦更難修補」。他指,一般單位因怕塞渠絕少改動去水喉,但為改水龍頭而加喉是十分平常,「但我們也只會建議業主改動外露喉管部分,因改牆身內的喉管後若有漏水,責任會落在業主身上,欠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