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詐病」提早領強積金警拘16人
發佈時間:03:00 2025-10-17 HKT

警方首次揭發有強積金供款人透過所謂中介,以虛假醫生紙等文件聲稱自己「完全喪失行為能力」或「罹患末期疾病」,藉以提早取得強積金,涉及16宗個案,強積金供款總額約400萬元。當中所謂中介更會向供款人收取多達30%的佣金。觀塘警區重案組經調查後,於本周一至前日採取代號「夜轟」行動,以涉嫌「欺詐」拘捕16名男女。積金局表示會全力配合警方的執法行動,打擊違法行為,呼籲強積金計劃成員切勿以身試法。
被捕的10男6女(31至56歲),分別報稱任職廚師、售貨員、保安員、侍應及地盤工人等。每宗案件涉及的款項由5萬元至65萬元不等,當中有人因欠債或需要金錢周轉而犯案。警方在行動中搜查被捕人住所,檢獲一批強積金供款文件及相關銀行紀錄。今次是警方首次發現有人以「罹患末期疾病」,提早提取強積金供款。
涉款總額約400萬
觀塘警區刑事總督察鄧子軒表示,警方早前接獲一間強積金受託人公司的轉介,指有強積金供款人涉嫌提交虛假醫生證明,聲稱「完全喪失行為能力」或「罹患末期疾病」,藉以提早提取強積金供款。案件交由觀塘警區重案組跟進。
調查顯示,有犯罪集團主腦假冒中介,透過社交媒體發廣告,聲稱可以安排被捕人提早取回強積金供款。案中所謂中介會協助被捕人向強積金受託人公司,提交虛假醫生證明,聲稱「完全喪失行為能力」或「罹患末期疾病」。被捕人只需提交個人資料,並在申請表格上以電子方式簽名,經社交平台交予這些所謂中介,過程中被捕人從未與中介見面。而涉案的虛假醫生證明,全部是偽造不同醫生的醫生紙。
當被捕人成功提取強積金供款後,這些所謂中介會向被捕人收取5%至30%佣金。警方強調會繼續進行調查,而調查方向包括所謂中介。警方重申,「欺詐」罪屬嚴重罪行,一經定罪,最高可被判監禁14年。
積金局高級經理(執法)曾麗珊表示,高度關注首次發現有不法之徒涉嫌偽造或使用虛假文書,教唆強積金計劃成員以「罹患末期疾病」為由非法提早提取強積金。積金局與警方及強積金受託人一直保持緊密聯繫,跟進任何可疑個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