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旅客探索香港故事奔走機場助團圓

更新時間:03:00 2025-10-14 HKT
發佈時間:03:00 2025-10-14 HKT

香港這座國際都會,每天吸引大批旅客到訪。他們懷着好奇踏足這個蕞爾小城,有人探索熱門景點,有人追尋歷史印記,旅途中難免遇上突發狀況,急需援手。面對不同的需求,總有一批人默默守候,隨時貼心相助。例如身為香港旅遊發展局的「旅遊義工」(Hong Kong Pals)的許淇聰(KC),樂於帶領遊客走進歷史文化景點,細說香港的重要人物;駐守機場及其他口岸的旅發局旅客服務主任張慶偉(Ray),每天用心協助來自五湖四海的旅客。他們的無私付出,正好體現出香港細心周到的待客之道。

許淇聰(KC)自退休後便投身旅遊義工行列,一做就是15年。他將對歷史的熱愛轉化為對導覽的熱情,總能按旅客需要設計出合適的導賞路線。
  例如KC會為西方旅客揭開屏山鄧氏宗祠的嶺南風韻,為台灣旅客循着孫中山史蹟徑,講述歷史,冀讓旅客對香港的歷史多一份了解。他如數家珍地分享:「若有旅客想去大嶼山看大佛,我便會耐心推介各種便捷的交通方式;若是時間有限的郵輪旅客,我會推薦黃大仙區的志蓮淨苑或郵輪碼頭附近的飲茶點,讓旅客在短暫的岸上觀光中,也能感受香港的地道風味。」
  除了為人熟悉的景點,在KC眼中,寂靜的墓園除了是安息之地,也是「香港歷史的立體教科書」—每一塊墓碑背後,都藏着一段城市記憶。他憶述,2018年一位法國遊客遠道而來,尋找1918年跑馬地馬場大火相關歷史,特意請求KC協助。KC不但提供詳盡的歷史考據,更親自規劃路線前往馬棚先難友紀念碑,助那位遊客完成跨越百年的追思之旅。他笑言:「若早知旅客有此查詢,我會在家中做資料搜集,再向他們介紹該段歷史。」KC用最質樸的方式證明:真正的導賞,是讓冰冷的石碑開口說話。
  在機場熾亮的燈光下,張慶偉(Ray)亦默默守護每一段旅程。有一次,他遇到一對來自南美、只懂西班牙語的祖孫,與準備轉機前往福州的家人失散,身無分文。Ray憶述:「當時很焦急,我只能靠着肢體語言和Google翻譯,一點一點拼湊出事情的來龍去脈。」他隨即透過機場廣播尋人、在航廈間奔走、聯絡警方,終於讓一家人團聚。可惜,他們當時錯過了航班,Ray更親自送他們前往入住酒店。整個過程歷時數小時,Ray從沒停下腳步。對他而言,服務的真諦不在流程,而是願意展露同理心,為旅客行多一步,直至他們安心。
  多年來,Ray累積了不少心得。他認為,真正的服務始於細心聆聽,理解旅客背後的真實需要,並站在他們的角度提供解決方案:「讓他們感受到,我們是用心在幫助他們,而不止是完成一項工作。」
按旅客喜好貼心安排 看見不一樣的香港 
  Ray同樣會因應不同旅客的背景與興趣,提供貼心建議。遇上親子旅客,他特別注重互動與趣味性,會安排太空館的星際之旅,讓孩子在探索過程中留下難忘回憶。他笑說:「我自己平日很喜歡乘搭電車,由中環到筲箕灣。」這不止是他的日常,更是他的「私心推介」,希望旅客能在「叮叮」聲中,感受香港從金融中心到大街小巷的多元面貌。
  這種貼心的服務態度,也悄悄感染了身邊的同事。旅發局旅客服務副經理潘恩琪(Carianne)便是其中一位隨時待命的守護者。例如有旅客在旅途中不幸遇上突發事情, 她總會第一時間趕到現場,照顧旅客的身心需要。面對受傷旅客的徬徨無助,她總會送上慰問與安撫。她曾在一次火警事故後,協助一對法國旅客尋回遺失的行李,並親自安排寄回他們的家鄉,她說:「只要旅客安心離港,我就覺得值得了。」
  無論是KC在墳場中「探尋歷史」、Ray在機場裏奔走協助,還是Carianne在突發事情中守護旅客,他們對於工作的用心,都讓旅客在陌生的城市裏感受到溫暖,也讓香港的旅遊形象更添人情味。正如Ray帶領新人時總說:「知識易學,但用心才難得」,或許,對這些前線人員而言,最大的回報不是掌聲,而是旅客臨別時的一句「多謝」,以及那份真誠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