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訴署轟長者殘疾暫託有害群之馬

更新時間:03:00 2025-10-10 HKT
發佈時間:03:00 2025-10-10 HKT

  本港過去三年有至少15宗涉及照顧者的悲劇。申訴專員公署調查發現,可讓照顧者「喘口氣」的暫託服務,部分服務單位全年「零使用」,更有「揀客」情況。申訴專員陳積志批評,這些害群之馬辜負社會重託,「他們有沒有想到照顧者可能是瀕臨壓力『爆煲』,正拼命尋找一條救命草。如果照顧者最終抵受不到壓力而與被照顧者雙雙走上絕路,將這些求救者拒諸門外的服務單位又於心何忍呢?」公署向社署提出25項建議,包括定期抽樣電話調查、考慮引入懲罰性措施等,全數獲社署接納。  

本港暫託服務由社署規劃、監察、推廣,並由非政府機構、私營院舍或日間服務單位提供。2024/25年度,長者日間暫託服務、長者住宿暫託服務、殘疾人士日間暫託服務、殘疾人士住宿暫託服務的名額,分別有670個、304個、237個及444個。目前,只有由合約安老院舍提供的「指定」長者住宿暫託服務,設60%最低使用率要求。
拒絕暫託數日  不接受緊急申請
  公署調查發現,長者暫託服務平均使用率介乎約50%至60%,殘疾人士暫託服務平均使用率僅約10%至20%。葵青區殘疾人士日間暫託服務、中西區及灣仔區的殘疾人士住宿暫託服務,更於2024/25年度「零使用」。公署指,各區服務使用率差異極大,供應分布不均,未能應對地區需求。例如長者日間暫託服務,去年使用率最低的灣仔區僅3.9%,使用率最高的大埔區卻達132%。
  其中一間提供長者日間暫託服務的津助日間護理中心,在2021/22年度使用率為0%,經社署督導,使用率於2023/24年度大幅提升至50.5%。陳積志批評,「究竟是『唔鬧唔做』,還是『事在人為』呢?」他指,所有服務單位受社署資助,來自市民公帑,有責任為有需要市民提供優質服務;社署作為監管一方責無旁貸,須深切反省使用率極低的實際原因。
  陳積志提到,公署以照顧者身份致電46間有服務空缺的暫託單位,遇到部分單位基於種種原因拒絕提供空缺資訊,甚至無理拒絕照顧者的申請,例如只接受數月的暫託服務申請,而拒絕數日的申請,更不接受緊急服務申請;調查人員亦遇到部分單位員工態度相當冷淡,沒有回應查詢,只着來電者自行向社工查詢便匆匆掛線。他認為,暫託服務使用率偏低,原因包括部分單位對提供服務冷漠和欠積極,甚至不當處理服務查詢及申請,「可能涉及『揀客』、自設關卡,實際效果是拒照顧者於門外。」
自設關卡  要求自費進行檢查
  另外,有單位要求申請人在社署體格檢驗報告書列明的身體檢查以外,事先自費進行檢查,如血液檢測,肺部X光檢查,甚至精神評估等。陳積志質疑這些額外自費檢查是否有必要,指會為申請者帶來不必要關卡及經濟壓力。
  社署表示,歡迎公署進行有關調查,接納並正積極跟進公署的所有建議,當中部分建議已落實或在進行中。就個別單位或地區的指定暫託宿位全年平均使用率偏低,署方解釋,暫託服務屬備用性質,需求較難預測、變化也較大,與一般長期住宿照顧服務的性質有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