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市勢弱難救經濟 「安倍2.0」乃美麗誤會

更新時間:03:00 2025-10-09 HKT
發佈時間:03:00 2025-10-09 HKT

  高市早苗勝出自民黨總裁選舉後,一般相信她即將成為日本史上首位女首相。但由於聯合執政的公明黨擔心政權右傾化,意味她可能要經過較長時間的磋商,才可順利拜相。這個情況折射出一個殘酷的真相,即那個曾在日本政壇叱吒風雲的自民黨已是非常弱勢,倘無其他政黨支持,基本上甚麼都做不到。高市即使上台執政,也不可能強勢,輿論吹噓的所謂「安倍經濟學2.0」,也許只是鏡花水月。
市場期盼經濟刺激
  所謂「安倍經濟學」,就是大規模量化寬鬆、擴大國家財政支出、鼓勵民間投資這「三支箭」。由於高市早苗頗受前首相安倍晉三提攜,兩人有師承關係,所以當高市成為自民黨一把手後,投資者自然聯想到「安倍經濟學2.0」即將來臨。她勝選後的首個交易日股市大漲,就反映了市場對經濟刺激的期許。但市場對「高市政權」並不是一面倒看好:一方面,確實有所期待;另一方面,擔憂大規模量寬和財赤,可能對日圓匯價構成沉重壓力,國債規模也有進一步膨脹的風險,早前日本長期國債孳息率攀升,並非毫無根據。
  當然,高市能否成功帶動經濟復甦,實屬言之尚早,因為她目前還不是首相。但我們還要問一條問題:即使順利入主相府,她就有客觀條件去實現鴻圖大計嗎?答案恐怕沒有那麼簡單。事實上,高市從石破茂手上接過來的自民黨,已經喪失參眾兩院控制權,施政舉步維艱。在決定首相人選的眾議院,自民黨和公明黨的議席並不過半,意味高市未來施政若出現重大爭議,必然動輒得咎,隨時面臨倒閣危機。
  高市和她的恩師安倍不同,後者執政時間長達9年,大體上算是強勢和有作為,所以能夠相對從容地推動改革。許多專家對「安倍三箭」的成效有着不同的評價,但大多同意,日本曾因安倍的改革而一度擺脫負增長,若非疫情突然來襲,改革成效未必大打折扣。但高市卻沒有安倍那麼幸運,因為第一,在缺乏議席優勢的加持下,她未必可以放手大幹;第二,目前日本通脹率為2.7%,不適宜通過量化寬鬆去刺激經濟。
恐成政壇又一短暫過客
  安倍在2020年9月卸任以來,短短5年間,日本已換了菅義偉、岸田文雄、石破茂幾任首相,事實證明,他們都無力解決通脹、國債、少子化、勞動力短缺等左右經濟發展的痼疾,而這些內部問題才是決定首相和執政黨去留的關鍵因素,至於日中關係、日韓關係、靖國神社等外交問題,民眾也許會留意,卻未必非常熱衷。現在,高市連當選首相都遇上阻滯,就算真的當選,任期未必很長,不見得有太多時間從容施政;假如因重大爭議而倒台,政策延續性就無從談起。
  許多人都知道日本經歷了「失去的30年」,在這30年期間,日本經濟總量已滑落至第4,排在美國、中國和德國之後,數年後甚至會被印度超越,跌至第5。日本社會欠缺朝氣,日本人的信心危機顯而易見。高市出任首相的預期造就日股抽升,反映市場渴望刺激政策,但高市本身未必是日本長年痼疾的解藥,她很有可能只是頻繁轉換首相的日本政壇的又一短暫過客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