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減息利好股樓市 香港騰飛還看經濟轉型

更新時間:03:00 2025-09-19 HKT
發佈時間:03:00 2025-09-19 HKT

  一如所料,美國聯儲局減息0.25厘,這是特朗普回朝以來首次減息,預料局方年底前還會再減兩次。憑藉美元在國際金融市場的壟斷地位,美國貨幣政策的變化在很大程度上左右全球資金流向和經濟前景。這次美息下調,原則上有助釋放各地經濟活力,有利於全球經濟復甦,香港金融和實體經濟自然亦可從中受惠。
  事實上,聯儲局早於去年已經減息3次,開啟了減息周期,只因特朗普的關稅戰製造了高通脹預期,減息步伐才戛然而止。息口維持相對高企,後果非常糟糕——對中國內地而言,這意味着沒有條件「放水」,實質上限制了救市措施成效;至於香港,因為聯繫匯率,必須對美國利率亦步亦趨,息口高企意味着業主「供樓」壓力更大,中小企還款壓力無法紓緩,內地客因港匯較強而不願在港消費,港人則因人民幣較弱而北上。總之,本港資產市場、信貸質素、投資和消費都因高息環境而難獲強力支撐。
減息非影響經濟唯一因素
  這次美國減息,對香港一定不是壞事,因為我們的資本市場、消費活動、經濟復甦皆可得到額外的動力;再加上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放寬新資本投資計劃、增加非本地生學額之類的措施,刺激效果可能更加顯著,股市樓市前景也許會更好。許多評論員都將美國減息和《施政報告》視作「雙重利好」,不是毫無理由。
  只不過,美國減息不應被視作萬靈丹,因為第一,聯儲局主席鮑威爾說,這次減息是因應當地失業情況惡化而作出的風險管理,此舉並不意味着央行將進入長期減息周期;第二,息口雖然要緊,卻只是影響經濟表現的因素之一,例如香港樓市除了受息口影響,供應多寡亦屬關鍵。事實上,還有太多因素可以抵銷減息的功效——特朗普為了明年的中期選舉,會否加碼實施更多「逆全球化」政策?內地擴內需、處置房地產市場和地方債務問題的進展如何?這些因素都是不能無視的。
  現階段,香港經濟不是特別好,這既是源於過往幾年息口高企,更是因為我們正在經歷「洗牌」的艱苦過程,只要看看「吉舖」和酒樓倒閉的數字,即可明白香港的陣痛。面對如斯局面,關鍵在於我們能否及時調整心態,抓緊時間推動經濟轉型。只要找到明確的轉型方向,有適切的政策,香港便有望早日完成轉型的過程。
  聯儲局減息和特首發表《施政報告》,是在同一天發生的。前者有助釋放香港的經濟活力,後者何嘗不是?今年《施政報告》大篇幅論述北部都會區的發展方針,政府顯然明白,北都是香港未來之所繫,攸關香港經濟轉型之成敗;而拆牆鬆綁、精簡行政程序與土地規劃,是提速發展北都的關鍵,不然難以吸引企業落戶。如今不合理的規章有望勾銷,加上美息下調,企業參與投資北都的興趣肯定大一些,這對政府來說應當是好消息。
北都是香港未來之所繫
  總括來說,儘管息口不是左右香港經濟的唯一因素,但聯儲局減息畢竟是值得歡迎的,因為它對香港經濟復甦確有幫助。但更根本的,還是全力推動經濟轉型,尤其是以北都為載體,以創新科技為抓手,那才是香港騰飛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