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股市回調非壞事 抑制投機利平穩發展
發佈時間:03:00 2025-09-05 HKT

內地股市雖已連續3日下挫,但若從4月以來主要股指累計漲幅超過兩成的背景來看,此次調整仍屬健康範圍,資本市場整體上仍保持強勁勢頭。有報道指,鑑於近期股市漲勢較為迅猛,監管部門正醞釀出台一系列旨在抑制投機行為的措施。這些舉措或會引發一些對內地過度監管的質疑,但客觀而言,投機活動的蔓延與泡沫的滋生並非積極現象,若不及時加以引導和規範,勢必不利於中國資本市場的長期穩健發展。
半導體受追捧帶旺股市
今年以來,內地經濟仍未完全擺脫美國關稅戰的衝擊,而房地產危機持續多年、內需疲弱等問題亦遠遠未解決。在此背景下,資本市場卻延續漲勢,多少有點反常。然而股市能否持續走強,不少分析員心存疑慮。參考客觀數據,內地股市8月初至今表現相當突出,主因是半導體板塊備受追捧,而美國減息預期和「九三閱兵」前的利好氣氛,也發揮了一定支撐作用。據交易所統計,內地8月新增股票帳戶數較去年同期激增166%。若說當前市場存在一定的非理性情緒,並非誇大其詞。
教科書告訴我們,健康而又穩定向上的牛市有利於財富創造,甚至惠及整體經濟。原因在於:資產價值上升會增強股民的消費意願與能力,改善企業盈利預期,進而吸引更多資金流入市場,形成良性循環。可是,一旦股市上漲過快過急,便偏離健康軌道,甚至可能瞬間崩潰,像1929年華爾街股災的歷史先例,都證明這並非危言聳聽。這些道理,中央領導人自然深知。識別出相關風險後,推出相應措施為早已偏離理智的市場降溫、化解風險,引導股市回歸平穩發展軌道,實屬必要。
事實上,近期中央有意加強調控的跡象已是十分明顯——為抑制投資者的狂熱情緒,社交媒體上鼓吹牛市的內容已大幅減少;券商不得再宣傳所謂「全天候開戶服務」;銀行也接到指令,須嚴查信貸資金違規流入股市。若外媒所稱「放寬部分沽空限制」「抑制投機交易」等消息屬實,則反映中央調控進一步加碼,這樣做的目的不外乎壓抑市場波動、減少散戶被「割韭菜」的風險,切實保障廣大投資者的權益。
忌用力過猛打擊市場信心
今年初,中央金融辦、證監會、財政部等多個部門聯合印發《關於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工作的實施方案》,從中可以看到中央希望倡導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理性投資的理念。當前市場中存在的短線投機行為,顯然與上述理念背道而馳,因此有必要加以規範。若放任非理性情緒持續蔓延,泡沫不斷累積,一旦市場崩塌,將對消費信心乃至整體經濟造成災難性衝擊,這樣的局面相信沒有人樂意看到。
習慣西式思維的人,往往容易將中國抑制市場投機的行為,簡單貶斥為對自由市場秩序的干擾甚至破壞,然而這類批評未必公允。內地調控投機活動的目的,在於提升市場的抗風險能力,通過進一步優化市場生態,將其引導至更有利於創造財富、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方向。當然,在具體執行的過程中,必須謹記拿捏得當,避免因力度過猛而打擊投資者和市場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