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針見證母親的偉大|袁康就博士

每個人的生命都來之不易。我們要珍惜生命,注意身體健康。

我們的軀體來自父母。從懷孕到哺乳到成長,都印證了母親的偉大。天道自然,孝順父母也是應該的。

吳小姐37歲,四年前曾到這裏醫治肋骨痛。

「幾年前你給我醫好肋骨痛兼呼吸困難,還記得嗎?」

「哦,記得!謝謝你的信任,再來找我。」

「今次我左側腰臀痛,從大腿痛到小腿。」

「痛多久了?」

「三天。」

「怎弄出來的?」

「我躺在床上給BB餵奶,是壞姿勢造成吧?」

為了遷就BB,弄到自己周身酸痛,母愛真偉大!

「你彎腰痛嗎?」

「不痛。」

「左右轉腰呢?」

「小小痛。」

「兩邊側屈呢?」

「也小小痛。我在床上側臥最㾓痛。」

「你捲曲着身體餵奶嗎?」

「就是。」

「那你提腿屈膝痛嗎?」

她依指示提膝。「提膝痛呀!」

「踢後也痛嗎?」

「也㾓㾓緊緊。」

「有痺嗎?」

「沒有痺,只是㾓痛。」

觸診見吳小姐有多處「患肌」,豎脊肌、腰方肌、腹斜肌、髂腰肌、臀大肌,大腿的膕繩肌,小腿的腓骨長肌等等,都很繃緊。

浮針醫學認為,肌肉繃緊就會導致肌肉疼痛。本來,我們的肌肉不作活動時是鬆柔的,但在身體鬆弛狀態下,肌肉依然繃緊,我們就稱這塊繃緊肌肉為「患肌」。也就是說,該塊肌肉生病了。

肌肉缺血成患肌

患肌可有多種原因造成。例如,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突然用力,肌肉繃緊後未能即時放鬆。又或者,平時我們缺乏運動的情況下,要追巴士、提重物。又或者,我們重複做某個動作,過度疲勞就會肌肉繃緊。

吳小姐在餵奶時,為要遷就BB,捲曲着身體,可能平時未試過太大幅度的捲曲,持續捲曲姿勢過久,在缺血情況下,肌肉繃緊,患肌形成。

我用浮針逐一處理繃緊的肌肉,把患肌回復正常鬆柔的狀態。經過一輪「掃散」和「再灌注」之後,我問:「你現在感覺如何?」

吳小姐在床上再做餵奶姿勢。「好太多了,現在感覺鬆了。跟上次一樣,療效非常明顯。謝謝你呀,袁醫師!」

「沒事,給偉大的母親幫個忙,樂事也!」(完)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