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雄威 - 打麻醉針可以不痛嗎? | 乳齒童時

很多牙患如初期蛀牙和牙周病都不會痛,但治療的時候反而會痛,因為這些治療是入侵性的,若病人忍受不住,就要注射麻醉藥止痛。不過,將尖尖的注射針管插入口腔的黏膜及牙肉內,往往會產生痛楚,令人感到害怕,更可能因此逃避治療。
換句話說,原本想止痛,但過程卻引起疼痛,相當矛盾!
其實進行牙科治療前打麻醉針,在有些情況下是可以不痛的,要取決於以下幾個條件:第一是醫生的方法和技術;第二是儀器和工具,最後是病人的口腔狀況。
醫生要有超卓的專業知識和技術,對神經系統和口腔結構有充分的理解;要有豐富的臨床經驗,懂得按不同的治療及人體結構選擇合適的麻醉藥,包括在穿刺位塗上有效的麻醉膏,注射位置、份量、速度和方法,以及針頭出藥水方向,要清楚知道每個方法的利弊及限制。
注射麻醉藥水入身體內要有適當的工具才不至引起痛楚。針頭要斜切,提高刺穿效率及能力。針管要幼,越幼越好,但要有足夠的支撐力,避免折斷。在廠房生產時消毒過程不可以將針頭弄鈍。
每個人的口腔狀況和結構都按成長階段、性別及種族而有分別,也隨着年紀因不同情況改變,例如牙槽骨因牙齒失缺或病變而萎縮;外科手術留下各種後遺症;黏膜的厚度和韌度等。
與病人的溝通技巧及對病人的情緒和期望管理都十分重要。若病人以為一點也不痛,但結果有痛,就會感到不好受,甚至對醫生失去信心。若醫生事前告訴病人會有痛,但結果不痛,病人就會讚不絕口!
當病人讚譽醫生好手勢,打針不痛時,背後其實充滿各樣的事前準備,過程中醫生要高度集中,選擇的方法和儀器要非常講究。
潘雄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