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傑 - 「元以寬失天下」 | 油尖多士

明朝的朱元璋以殘酷鎮壓功臣和貪官立威,他的理由是元朝滅亡,在於「以寬失天下」,於是他一上台,改以嚴猛救國。
但這句話以訛傳訛,或者沒有看上下文,變成了「元以寬仁失天下」,以為「寬」就等於「仁慈」。
一字之差,謬之千里,朱元璋原話的「寬」,指的是放縱。元朝是遊牧民族馬背上建國,將人分三六九等,對於治下大多數的中原和南方的漢人,本來就沒有甚麼仁慈的立心。但蒙古人懶於管治,縱容官吏貪污枉法,橫行地方,不在話下;即使法令嚴苛,但疏於執行,審案馬虎,定罪過程拖拉,即使定罪,也很容易獲釋。結果就是吏治腐敗,治安不靖,天下大亂。
元朝敗之於寬,與今日之西方不無異曲同工。西方以耶教立國,耶穌以愛教化世人,與儒家的「仁」異曲同工,但接受耶穌的大愛,基督徒要有自律的前提,但對於惡人,上帝的審判也十分嚴厲。
朱元璋反對元朝的「寬」,因為「小人但喜寬」。放縱的管治,得益的是小人和罪犯,也在今日西方社會應驗:獲包容的不但有初來乍到的難民,還有「零元購」分子,對店舖盜竊不滿950美元者,一概「小罪從無」;加拿大警察對盜竊汽車的慣犯,通常也是兩手一攤,很少能成功入罪。加州的政客力主裁撤警力,監獄是壓逼人性的罪惡制度,把人關起來是政治逼害。他們還批評日本保留死刑,認為死刑違反人道的大原則,完全不追究死囚到底犯下的是怎樣天理難容的罪行。
中國先秦早有「寬猛相濟」的智慧:寬的是奉公守法的良民,避免盤剝壓榨;「猛」針對的是吏治嚴明,打擊罪犯。今日的西方,想要重拾猛政,如馬斯克興沖沖執掌政府效率部,結局必然是敗興而歸。
前新聞工作者
多媒體社會評論人
陶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