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館「未來科學大獎展覽」 互動展品添樂趣 讓科學走入社區
發佈時間:08:00 2025-10-08 HKT

有「中國諾貝爾獎」之稱的未來科學大獎今年迎來十周年。為慶祝這一里程碑,除了本月底在香港舉行的一系列大獎周活動外,香港科學館正舉行為期一個月的「2025未來科學大獎展覽」。這是一項讓大獎走入社區的重要科普活動,希望能提升公眾對科學的興趣和支持,同時感受到大中華地區卓越的科研實力。
「2025未來科學大獎展覽」以「過去」、「現在」和「未來」為主題,展期由即日至10月29日,位於香港科學館地下的常設展覽廳,逢周三免費入場。

三歷屆獲獎科研設互動展品
展覽除了介紹大獎及歷年六位香港獲獎者,包括今屆物質科學獎得主、香港科技大學的戴希教授,亦介紹本年度七名獲獎者以及三個過往獲獎的研究題材,包括2024年生命科學獎得主鄧宏魁的幹細胞研究、2023年物質科學獎得主趙忠賢和陳仙輝的超導體研究,以及2023年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得主何愷明、孫劍、任少卿和張祥雨的人工智能研究,同時展示香港在相關範疇中的最新發展。
三個題材並設有互動展品,深入淺出地解釋箇中原理,提升參觀者的理解和樂趣,例如,AI圖像識別大比拼讓參觀者了解殘差神經網絡如何提升人工智能在圖像識別方面的準確率;以幹細胞為主題的「生命之旅」則帶領參觀者了解由受精至老年的幹細胞進化過程,以及鄧宏魁教授的誘導多能幹細胞的研究成果。現場並首次展出複製的大獎獎盃。
2025未來科學大獎周程序委員會聯席主席、香港科學院院長盧煜明教授表示,今年同時是香港科學院成立十周年,實屬雙喜臨門。他希望通過此展覽,讓更多人認識到香港在科研方面的非凡實力,激發年輕一代對科學的熱愛與追求。





大獎周活動月底展開
除了「2025未來科學大獎展覽」,未來科學大獎周將於10月22日起展開,為期五天。屆時,將有過百位來自全球的傑出科學家參與這場科學盛宴,包括四位諾貝爾獎得主。壓軸活動有大獎頒獎典禮與音樂會,10月26日在文化中心舉行,將科學與音樂表演藝術完美結合。公眾可通過大獎周活動網頁收看相關活動。


(所有圖片由未來科學大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