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資訊|5.24世界思覺失調日 期望提升大眾認知

更新時間:09:15 2025-05-22 HKT
發佈時間:09:15 2025-05-22 HKT

社會大眾對思覺失調仍存在不少誤解,導致患者可能有延誤就醫的情況。有醫生指出,越早治療,效果越好,因每次復發都可能影響大腦功能,故預防復發是治療的重要目標之一。目前,治療思覺失調主要依靠抗精神病藥物,雖然口服藥物仍是主流,但部分患者因認知功能欠佳或副作用等原因,難以堅持服藥。隨著醫學進步,新一代的長效針劑藥物每月注射一次,能夠將患者的再入院風險降低50至65%。適逢5月24日是世界思覺失調日,醫生及病人組織期望藉此提升社會大眾對思覺失調的認知,及早診斷和持續規律服藥,對於減低復發和保護腦功能至關重要。

精神科專科麥棨諾醫生指出,思覺失調除了引致幻覺、妄想等病徵,更會損害患者的注意力、記憶力、執行功能等認知能力。由於患者發病年齡大約20至30歲,為工作黃金期,因此這些症狀會影響其工作專注力;有時會幻聽、幻覺,便以為受到同事及上司針對。

未有依從用藥人士 復發風險高
此外,麥醫生指出,如不及早診斷和治療,隨著發作次數增加,患者的腦功能損害會日益嚴重。研究顯示,未有依從用藥的人士復發風險較依從治療者高出5.7倍。51歲的Shirley在25歲從加拿大回港後確診思覺失調,早前在服用舊式藥物後,出現多種副作用,加上沒有病識感,導致經常自停藥。直至在沙士,病情復發需入院治療,並獲轉第二代針藥,情況才有好轉。

康和互助社聯會中心主任鄒長順指,面對思覺失調這個嚴峻的公共衛生挑戰,期望政府必須在政策、教育、醫療、社福、就業等層面共同努力,加強資源投放,完善服務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