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节 | 肺结节毋须惊慌 高风险人士需警惕

随著社会大众对健康关注程度的持续提升,愈来愈多人深切认识到定期进行身体检查的不可或缺性。然而,当那份体检报告上出现「肺部结节」这四个字时,不少人顿时心生惊惶,忧心忡忡地怀疑这是否就等同于肺癌的袭来。事实上,绝大部分的肺部结节皆属良性。当下最为关键的,是要懂得以科学的方式去评估其中风险,既不陷入无谓的过度焦虑之中,又能迅速且精准地揪出那些潜藏的健康威胁。

肺结节:低风险不等于零风险  

肺结节是肺部出现的小团块。肺结节较为常见,大多数是过去肺部感染留下的疤痕组织、良性囊肿,或由慢性感染(如肺结核)所引起。一般而言,肺结节大多与癌症无关,但即便结节较小,也需要定期监测;结节越大,便越需要重视。尤其是高风险人群,其肺结节癌变的风险会显著增加。

从无症状到警示信号  

虽然大多数肺结节并不会发展为肺癌,但部分患者仍可能出现与肺癌类似的症状,包括持续咳嗽不愈,胸痛或胸部感到压迫,气短、呼吸困难,持续性或复发性上呼吸道感染等。当这些症状出现,就需尽快就医、排除风险。

需注意的是,传统胸部X光检查对肺结节的检出率有限,且存在假阴性检测率。故此,即使结节初步判断为低风险,若出现上述任何警示症状,必须尽快就医,进行深入评估,切莫因结节「低风险」而延误诊断黄金期。  

早筛关键:低剂量CT检查  

面对肺结节带来的疑虑与肺癌威胁,「早期发现,科学管理」是降低风险的核心策略。其中,低剂量电脑扫描(CT)已被证实为有效的筛检工具,患者在检查中接受的辐射量远低于标准CT扫描,相当于一年中自然暴露于环境中辐射的一半左右。  

研究证实,针对特定高风险人群定期进行低剂量CT检查,能有效及早发现肺癌,并降低肺癌死亡率达20%至24%。因此,建议以下高风险人士应考虑定期接受低剂量CT检查:一,55至74岁人士,且具备「30包年」(即每日吸烟包数乘以吸烟年数 ≥ 30)以上吸烟史;二,长期食烟者;三,有癌症家族病史者;四,由于工作或其他原因,导致长期暴露于致癌物者(如石棉或氡等)。

定期体检是守护肺部健康的关键一步。如果在检查中发现了肺结节,不必过度恐慌,医生会根据结节的大小、形态,以及个人风险(如有无抽烟史、家族肺癌史)来安排后续追踪的时间。结节保持稳定的时间愈长,患癌风险就愈低,不过,仍需持续观察,减少面临活检的风险。最后,要保持平和心态、配合追踪,科学守护呼吸健康。

撰文:香港综合肿瘤中心 临床肿瘤科专科医生 曾伟光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