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 | 李宗伟:羽球传奇的抗癌经历及健康启示

奥运会作为全球瞩目的体育盛事,见证了运动员在竞技场上力争卓越的精彩时刻。不仅如此,不少运动员面对人生重大挑战时,同样展现出令人敬佩的勇气与坚毅。其中,马来西亚羽毛球名将李宗伟对抗鼻咽癌的经历尤其引人关注——他不但于赛场上屡创佳绩,更在抗癌路上展现出非凡斗志。这段经历激励了无数人,亦唤起公众对运动与健康生活方式的深刻反思。

鼻咽癌诱发成因

鼻咽癌是鼻咽细胞异常生长所形成的癌病,较常见于中国华南尤其是广东地区,在男性最常见的癌症类型中排第九位,发病率高于女性约三倍。其主要诱发成因包括:某些饮食习惯或食品(如大量进食咸鱼及烟熏食品),病毒感染(如EB病毒),吸烟,遗传因素等。

值得注意的是,鼻咽癌在初期时几乎没有病征或症状并不明显,随着肿瘤增大,在察觉自己颈部出现无痛肿块、鼻及喉分泌带血、听力减退或局部失聪、耳鸣、经常复发的中耳炎、持久鼻塞等症状时,就需要及时就医检查。

运动加速癌症康复

李宗伟于2018年确诊鼻咽癌后,透露自己在治疗期间共接受了33次电疗,当中的痛苦可想而知。抗癌路途艰难险阻,但李宗伟凭借重返赛场的信念坚持到底,积极治疗坚持锻炼,将身体维持在最佳状态。根据科学研究,运动在癌症治疗方面具有关键效用,具体机制包括以下几点:

  • 增强免疫系统:人体内的免疫细胞对识别和清除癌细胞至关重要,而运动则很好地促进其活动。运动后,自然杀手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在一段时间内仍能保持高水平,显著增强免疫功能。
  • 控制体重和减轻炎症:运动不仅有助于维持健康体重,还能够有效减少癌症的促发因素,例如高胰岛素水平和系统性炎症。
  • 加速癌症康复和改善身体机能:适当运动可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身体氧气输送效率,对于正接受治疗的患者有助于减轻副作用并提升疗效。但值得注意的是,部分研究亦指出,运动带来的血管新生作用可能在未配合治疗时潜在刺激肿瘤生长,应根据医疗建议进行适度、科学的运动计划。

此外,运动被证实对直接代谢肿瘤细胞有一定益处,定期的体育活动与降低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以及降低肿瘤复发率有关,因此,运动不仅能够增强免疫系统,更可以帮助身体有效对抗疾病,降低癌症发生风险,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帮助患者以更积极的心态面对治疗。

运动增强身体机能

根据世界衞生组织(WHO)与美国心脏协会建议,成年人每周应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骑单车、缓步游泳等),或75分钟的高强度运动(如跑步、有氧舞蹈、快速骑行、球类运动等)。这些运动能有效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身体机能,对健康人群及癌症康复者皆具正面影响。

李宗伟战胜鼻咽癌的故事不仅激励每个人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更揭示了强健体魄和积极心态在塑造健康人生的关键作用。我们鼓励读者采取积极主动的生活态度,将运动融入日常,让身体与心灵在运动中得到滋养与强化;面对任何健康挑战时,及时寻求专业人士的医疗建议和指导。

撰文:香港综合肿瘤中心 临床肿瘤科专科医生 林河清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