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医生不为人知的职业风险|施卿卿博士

上次我们提到医生一方面享有健康管理方面的优势,但另一方面也要面对一些只有医疗行业才有的职业风险。这次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医生的职业风险。
医生首先要面对的是生物性暴露,也就是病原体暴露的风险,相信这个大家都不陌生。每当发生新发传染病时,医护都是首当其冲,比如20年前的SARS,还有5年前的新冠疫情。救死扶伤是医护人员的天职,但在救治某些病患时常常由于对新病原体知之甚少而防护不到位,导致不少医护人员因此被感染甚至牺牲。此外,由于医护人员经常要进行针刺等一些有创伤性的操作,当其自身有伤口或被操作器械误伤时就容易感染肝炎病毒、爱滋病病毒。而呼吸科医生感染结核病的风险也远高于普通人群。
其次是化学性暴露的风险。化学性暴露常见的有消毒剂与麻醉废气,消毒剂会导致哮喘风险增加,病理科采用的甲醛等会导致患白血病的风险增高,麻醉废气会导致手术室医生肝病风险增加。另外还抗肿瘤药物暴露会导致化疗配药人员流产率明显上升。
再有就是物理性暴露的风险,其中危害最大的就是辐射暴露。进行辐射操作的介入放射科医生、骨科医生、消化内镜科医生由于长时间的辐射暴露,其肿瘤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同时介入放射科医生患白内障风险更高。我之前提及的从事骨科的同学和消化内镜的师姐很可能就是受辐射影响而患病。另外常年进行手术的医生由于经常要低头工作,导致外科医生颈椎病患病率相当之高。
最后就是心理性暴露的风险。不少医生尤其是急症室医生由于经常接诊危急重症,言行稍有不慎就可能遭到病患或其亲友的语言暴力甚至是身体攻击。由于各地的法律法规不一样以及巿民的素养不同,因此各地的医生在这一方面的风险也不同,总体而言香港医生在这一方面的风险较低。但由于医生治疗的病患可能涉及一些极端事件,导致医生群体患创伤后应激障碍、职业倦怠与抑郁患病率高于普通人群。
上述种种,不同科别的医生所面对的风险是不同的,其中职业暴露风险最高的是介入放射科和急诊科,其次是麻醉科、外科、病理/检验科以及肿瘤科,而风险最低的则是家庭医学科和中医科,后者的全因死亡率较普通人群为低。但是即使是作为职业暴露风险最低的中医来说,仍然需要面对一种所有医生都无法回避的职业暴露,那就是“病气”。
“病气”听起来很玄幻,但它却是真实存在的。想一想,当你被家人或同事传染了感冒,其实就是一种病气的传递。当然现在的你可以说是被细菌病毒传染了,但是在几百年前,当尚未有显微镜、当细菌病毒尚未被发现时,人们就把它看做是“病气”。再想想,当你去医院探望病人时,除了会闻到消毒水的味道,通常还夹杂著一股令人不太舒服的味道,那也是“病气”,是病患身上散发出来的一种与疾病相关的味道。这些都是较为明显的可以感受得到的病气,如果有科研人士有意在这一方面深入研究,相信是可以查到患者身上散发出来的具体物质是什么。实际上还有一些常人完全感受不到的病气。比如说当我把脉时会感受到,有明显炎症的患者他的某一个部位脉像是烫手的,肿瘤患者的脉象常会有刺手的感觉等等,而某些患者做针灸治疗时病气会更明显地散发出来。短时间接触病气当然是没什么问题,但如果自身体质较弱、正气不足,又长年累月地接触病气,那就很容易受病气影响而患病。因此,以前的中医都要每日练功强身健体长养正气,以保护自己不受病气侵袭。
除此之外,医生普遍还要面对的一个职业风险就是专业失误。所有医生的初心都是希望能够做到零失误治好每一个患者,但是由于受经验、能力水平等所限,有时医生也难免出错。实际上就算现在医学如此昌明,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误诊误治率,所幸大部分并未造成严重后果。救死扶伤之余如何无差错地度过自己的职业生涯,是所有的医生都要承受的心理压力,因此所有医生都需要购买一项其它许多行业都没有的保险:专业责任保险。
了解完医生这个高尚的职业下隐藏的风险,回到巿民最关心的健康问题。医护人员面对这么多普通人群没有的风险之余,总体的平均寿命仍然高于普通人群,主要是得益于良好的习惯:包括持续的运动锻练、控制体重、定期体检,早期发现并治疗疾病,而这些都是值得追求健康长寿的巿民学习的。同时,也提醒那些需照顾长期病患且自身体质欠佳者,必须为自己留一点时间做运动,以提升自己的正气免受病气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