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聊FUN享 - 好处比副作用多 他汀类药物有效降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 医聊FUN享

香港人工作繁忙,长期外出用餐,免不了进食高油、高糖、高盐的食物,加上缺乏运动,导致胆固醇超标的情况在香港愈见普遍,甚至出现年轻化的趋势。心脏科专科陈智彬医生指出,胆固醇属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但由于没有明显病征,患者容易忽略病情,增加并发心脑血管等致命疾病的风险,对健康造成极大威胁!

心脑血管的隐形杀手

  陈智彬医生解释,胆固醇之所以与心脑血管疾病息息相关,是因为过多的坏胆固醇会在血管内壁形成粥样斑块,栓塞血管,引发冠心病或急性心肌梗塞,严重可导致猝死。如果堵塞脑部血管,还有可能引发中风,后果不容小觑。因此,必须控制好身体内的坏胆固醇水平。「现时,我们可透过计算个人风险因素,厘定坏胆固醇控制的目标水平。一般而言,对于确诊患有心脑血管疾病或曾接受通波仔手术的极高风险患者,坏胆固醇水平应降低至1.4mmol/L以下,甚至更低,才可有效减低病发风险。」

自行停药可致病情恶化

  事实上,要控制好体内的坏胆固醇水平,第一步当然要从饮食、运动和生活习惯开始。不过,由于胆固醇不是单单摄取自食物,因此,部分受遗传因素影响或属高风险的患者,难以单靠饮食控制达到目标水平。医生一般建议患者辅以药物治疗,双管齐下以降低并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然而,部分患者对药物了解不多,且担心副作用而产生抗拒心态,每当出现轻微副作用或感到胆固醇水平已回复至目标范围时,便自行减药或停药,导致胆固醇水平瞬间反弹,影响心脑血管健康。「对于是否可以停药,主要取决于病人的具体病情,以及其所需控制的目标水平。假若病人属低风险人士,经药物治疗和生活控制后,胆固醇水平明显改善,医生可根据病情考虑减少或停止用药。然而,对于高风险患者,或无法通过生活习惯控制胆固醇水平的人,则需要长期服用降胆固醇药物,以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并发风险。」

利大于弊 他汀类药物助守护心血管健康

  陈智彬医生直言,他汀类药物其实与其他药物一样,也有机会伴随一些副作用,较常见的包括肝酵素异常和肌肉疼痛,但发生率相对较低。作为一线降胆固醇药物,他汀类药物主要透过抑制肝脏制造胆固醇来降低坏胆固醇水平,已广泛应用多年,成效显著。近年,不少研究更证实他汀类药物在预防心血管疾病方面有着正面效果。因此,对于高危的心脏病患者而言,服用他汀类药物的好处远大于坏处,只要患者按照医生的指示定时服药,就能有效控制病情。
 

过多的坏胆固醇会积聚在血管内壁,形成粥样斑块,栓塞血管,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过多的坏胆固醇会积聚在血管内壁,形成粥样斑块,栓塞血管,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对于高风险患者,或无法通过饮食控制胆固醇水平的人,则需辅以降胆固醇药物,以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并发风险。
对于高风险患者,或无法通过饮食控制胆固醇水平的人,则需辅以降胆固醇药物,以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并发风险。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