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聊FUN享 - 香港的医道 | 医聊FUN享

香港有几条街道的名称,原来跟医学历史上重要的人和事,有着些莫名其妙的关系,颇令人摅怀旧之蓄念,发思古之幽情。

(1) 乐道 Lock Road

  乐道于1910年代中兴建,原址是一所性病诊所,为附近威菲路军营(即今天的九龙公园)的英军进行检查与治疗。道路的英文名称「Lock亅是「性病诊所」的意思,而英属殖民地的性病医院都称为「Lock Hospital亅。另外,香港昔日每位医生都很熟识的老牌英文书店辰冲(Swindon Book Company),就是座落在乐道的13号,可惜它已于2020年结业了。

(2)佐敦道Jordan Road

  命名于1909年,相信是以纪念于20世纪初协助香港扑灭鼠疫,抗疫功绩卓越的佐敦医生(Dr Gregory Paul Jordan 1856-1921)。他曾任香港大学署理校长。而历史悠久,于1860年创校,拥有可能是全港最多女医生校友的拔萃女书院(DGS),在1913年迁至佐敦道1号现址。其毗邻就是全港规模最大的,与我同龄的依利沙伯医院(QE)。我是从QE骨科踏入医界的,感恩殊深。


(3)红磡庇利街(Bailey Street)和中环奥卑利街(Old Bailey Street)

  Bailey Street每每令我想起英国著名的医学权威Hamilton Bailey医生(1894-1961),他所著作的三本外科教科书,一直仍在再版。

  Dr Bailey很出名,但性格鲜明脾气大,从不随波逐流。他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年少时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被俘后差点就被处决;侥幸逃生之后,当上了军医及外科医生。25岁时有一次在做腹腔手术,割伤了自己左手食指(亦有说是右手),之后受严重感染,而最终需要截除整支食指,成了伤残;更悲哀的是,当人到中年时,Dr Bailey唯一的15岁独子,因火车意外而丧生,之后他就精神失常了很多年;而退休不久,就患上了自己所专长治疗的结肠癌,受尽折磨后,终年66岁。宿命总是令人伤感。

  另外我会想到的,是他因工作受到感染而最终被截除的,到底是左手还是右手的食指?有文献说是左,亦有文献记是右,这已成历史悬案了!所以,不要怪责医生们保持中立,左右不分。凡是生物,就迟早会犯错,包括众医学权威。但应该是只有人类才会有医疗纠纷吧。
 

(4)菲林明道(Fleming Road)

  我觉得行医就像是在打网球,都是在自己半场寻寻球、有时单单打、踩踩界,而且有时累及手足呢。

  如果你读过我的书或电子书,在经过「和宜合道」时可能会想起我,对我来说,这样就已足够美好了。正如当我经过菲林明道时,都会想起发明了盘尼西林(青霉素)的菲林明爵士。Dr Fleming于1928年偶然发现了青霉素,开创了抗生素时代,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拯救了大量军民的性命。只感叹如果一早有青霉素,1920年时Dr Bailey的食指感染可能就不用截除了。

  菲林明爵士这么伟大,也要等了17年,才在1945年获得诺贝尔奖,但再之后10年他就瘁死家中。他毕生都心存善念,尽力而为。人类,尤其医生,都应该有的觉悟是:「一切情感,都像流感,不是一种本能,而是一段感染」。而万法唯心造,百道遂意行。

  另外,每当我行经菲林明道时都会怀念的,是因交通意外而无辜魂断此路口的何维新医生。其出事地点极接近湾仔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是香港人每年都几乎必定路过之地。每当我路过,都会感叹世事的无常。

  祈愿医界仝人,能把握时间,在医道上一直秉持初心,直至缘尽。

  如缘尽了,亦毋须伤悲,要知:尘世间,从来是,缘来缘去,如去如来。

(所有照片均是现场随缘实拍)
 

 

刘宏德医生 英国爱丁堡皇家外科医学院院士 香港外科医学院院士
刘宏德医生 英国爱丁堡皇家外科医学院院士 香港外科医学院院士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