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靖风 - 夕阳的号角:马友友与港乐|优雅以后

人们在夕阳里把号角吹响了以后,只会朝着一个方向前行,他们所理解到的是一种无声的呐喊。由梵志登指挥的香港管弦乐团在11月8日于香港文化中心,为观众带来贝多芬的《蕾奥诺拉》第三序曲、柴可夫斯基的《意大利随想曲》,德伏扎克的大提琴协奏曲亦由马友友领衔演绎。

此音乐会为香港中文大学的60周年志庆活动,其中的选曲和演出让观众联想起一场昼夜无间的宴会。在新一批宴客进场的时候,都会被号角的呼声所迎接。在贝多芬的作品中的发展都以小号划破了乐章前段的沉郁和焦急,继而延伸为解脱后的愉悦。柴可夫斯基的随想曲则以小号和短号作为开端,当中的狂热气氛一直延续到结尾。马友友在下半场的德伏扎克大提琴协奏曲里的呈示部中,小号投放了迂回的号角声,牵引着大提琴的独奏——琴弦的颤动辟开了悠然的规律。

作家赫塞在《荒野之狼》中写下:「论述音乐是一种美学角度,是一种兴趣,然而这样的述说并无意义,也不重要。最重要的应该是动手演奏,不是吗?巧手演奏能让众人欢愉,随着音乐翩翩起舞,带给人心满满的喜悦。」若把所有光线都集中于一件物件上,最后也只会变得一片空白,纯洁无瑕却失去了内容。

林靖风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