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家权 - 芽笼喇沙掺掺|好味大过天

还记得去年中在疫情稍为缓和之时,在湾仔道近天乐里处发现一间陌生的店子,不甚确定新开张还是平日走漏眼,总之是一个没听过的名字「芽笼」,也肯定未入过去,吃甚么菜也不甚了解,只奇怪怎么有人够胆在那时那刻开店,屈在家中开餐的苦日子多,入店要「安心出行」、量体温、酒精搓手、围板间隔……相对今天的无拘无束,恍如隔世!

当日战战兢兢走进「芽笼」,才知道是吃新加坡菜。同行的朋友突然记起,说「芽笼」是新加坡红灯区的名字,暗中用手机上网翻查,果然无误。取一个灯红酒绿的店名,莫非该区有非比寻常的风味?疫情已教人生活窘透,何必再伤脑筋猜度,更何况那时只想填饱肚子,随意点了一碗喇沙掺掺。嘿,竟然很惊喜!

一向喜欢吃喇沙,而且很清楚了解其实是钟意那口汤。跑马地养和医院附近曾有一间极细的店子,只卖几款食物,其中之一便是喇沙。店东是一名高级中产,妻子是新加坡人,店子主要由妻子打理,闻说每天第一样工作便是熬制喇沙汤头,而傍晚前已卖清光。他们的喇沙食材很一般,但汤头非常了得。可惜,一年左右结业。后来发现鲗鱼涌横巷之内的「小娘惹」,喇沙做得相当好。可惜,好景不长,他们移民去了。

这天假日下午经过天乐里,抬头看见不远处正是芽笼,脚步不期然便走过去。店内有几堆穿上罩袍的南亚女子,内心更踏实,她们都来吃,应该是很道地的风味吧,而偶然八卦听到后面座位有人说,「芽笼」是新加坡马来人聚居的地区。仍旧点了油面和米粉掺杂的喇沙掺掺(见图),最后一滴汤都饮光。

梁家权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