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立门 - 对箩记的怀念|慢活时代

有人说,千禧年前后是香港乐坛由盛转衰,国际影响力退减的转捩点。可不是吗,罗文、张国荣和梅艳芳这几位当时红遍东南亚的歌手分别在二○○二及二○○三年离世,而陈百强及黄家驹早于一九九三年走完了他们短促人生。我们没法想像,如这些光芒耀眼的巨星今天还在,香港乐坛会是甚么光景。所以我们能做的,就只有怀念。

今年是罗文逝世二十周年,我们怀念他,不止于他个人,而是他代表的整个年代,以至我们一去不回的青春岁月。他的声线在今天听来无疑十分「古典」,因为他是最后一个沿用粤曲腔口唱流行曲的人,同期还有郑少秋,而更早的是郑锦昌。这种腔口讲究紥实的丹田运声,音质浑厚高越,绝少用假声,跟今天一众男歌手动辄用假声的唱法有很大分别。现场演唱,歌手的一大挑战是要配合并驾驭整个乐队,能做到的歌手不多,罗文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所以他的表演最适合由大型管弦乐团伴奏,以彰显他唱功的恢宏气度。

为了纪念「箩记」,陈淑芬、萧潮顺及叶洁馨几位乐坛及娱圈大哥大姐将于十月中在红馆举办一场盛大的音乐会,门卷收益扣除成本将捐赠慈善机构,生前乐善好施的罗文相信也会感到欣慰。演唱会由多位不同年代的歌手演译他的经典作品,包括容祖儿、张敬轩、陈洁灵、林志美及郑欣宜等,都是义务演出,十分难得。我期待知道,罗文的名曲多不胜数,歌单如何敲定、哪一首让谁来唱、由女歌手演译效果又如何?他们只演一场,而且为了普惠大众,定价不高,所以门票一定十分抢手。香港的表演事业近期开始复苏,听演唱会有很多选择,但这个纪念罗文的音乐会,我是不会错过的。
杨立门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