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晒界——平民美食式微
我小时候住上环西街,街口有一个云吞面档,隔一条街的东街有一个粥档。那时候周末早上起来,拿一个不锈钢桶,跑去东街粥档,买皮蛋瘦肉粥或猪红粥,加几份虾米肠粉,回去和家人一起享用,是非常惬意的早餐。相比起平日上学,只能买个面包充饥,猪红粥虾米肠粉,我认为好吃得多。不过当今年轻人,早上都是去买咖啡三文治面包。如果给我选十次,我都会选粥肠粉,而不选三文治面包做早餐。
不知道是因为这个饮食习惯改变了,使粥店生意额下跌,还是粥店利润太低,街上的粥店已经愈来愈少。我平时去北角电气道的一间,不知道甚么原因,几个月前也关门了,幸好最近重新开业。
我问好友T君,他也说粥店少了很多,他住的西湾河地区,除了街市熟食中心里的一间,好像只有两间在街上的粥店。跟从前几乎每隔一两条街,就有一个粥档或粥店,真是不可同日而语。我上网查了一下,曾经在港九新界很多分店的海皇粥店,现在好像也只剩十五间了。估计除了因为新冠疫情影响,年轻一代不喜欢喝粥也有关系。
几十年前的香港到处都是茶楼,我小时候住上环,印象中走出家门,斜对面有茶楼,往左走几步有,往右走几步也有。现在街道上最多的是便利店和咖啡店,想找一个可以坐下来吃点心喝茶的地方,也愈来愈少。
不过做饮食业的都知道,其实真正「杀死」这些传统美食的是租金。很多平民美食,比如云吞面牛杂那些,本来就是街头小吃,最适合大牌档经营,又便宜又好吃,档主也可赖以维生。可惜取缔大牌档之后,这些平民美食只能「入舖」,付出高昂租金去经营,慢慢变成「又贵又唔好食」,最后让这些平民美食在香港逐渐式微。
如果政府不推出新政策,以后想吃这些平民美食,可能只能过关去东莞吃了。
视觉科技CEO
卢健生
不知道是因为这个饮食习惯改变了,使粥店生意额下跌,还是粥店利润太低,街上的粥店已经愈来愈少。我平时去北角电气道的一间,不知道甚么原因,几个月前也关门了,幸好最近重新开业。
我问好友T君,他也说粥店少了很多,他住的西湾河地区,除了街市熟食中心里的一间,好像只有两间在街上的粥店。跟从前几乎每隔一两条街,就有一个粥档或粥店,真是不可同日而语。我上网查了一下,曾经在港九新界很多分店的海皇粥店,现在好像也只剩十五间了。估计除了因为新冠疫情影响,年轻一代不喜欢喝粥也有关系。
几十年前的香港到处都是茶楼,我小时候住上环,印象中走出家门,斜对面有茶楼,往左走几步有,往右走几步也有。现在街道上最多的是便利店和咖啡店,想找一个可以坐下来吃点心喝茶的地方,也愈来愈少。
不过做饮食业的都知道,其实真正「杀死」这些传统美食的是租金。很多平民美食,比如云吞面牛杂那些,本来就是街头小吃,最适合大牌档经营,又便宜又好吃,档主也可赖以维生。可惜取缔大牌档之后,这些平民美食只能「入舖」,付出高昂租金去经营,慢慢变成「又贵又唔好食」,最后让这些平民美食在香港逐渐式微。
如果政府不推出新政策,以后想吃这些平民美食,可能只能过关去东莞吃了。
视觉科技CEO
卢健生
最Hi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