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嘉豪 - 内地复苏故事仍具吸引力|花旗看天下
内地新增贷款连续第二个月好过市场预期,由于今年农历新年假期较早,2月工作天日数较平常多,企业信贷需求转趋活跃推动整体数字走高。在上周公布进口疲软和消费物价指数升幅较预期弱之后,信贷数据好转可能有助于缓解对中国经济复苏的担忧。
人民银行公布,2月新增人民币贷款为1.81万亿元(人民币,下同),高于市场预期,考虑到有报道指人行2月份曾向银行传达放慢贷款的「窗口指导」,意味潜在的信贷需求可能会更加强劲。今年头两个月新增人民币贷款达到6.7万亿元,而去年同期为 5.2万亿元。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速从今年1月的11.3%回升至2月底的11.6%。
今年农历新年假期较平常早,可能支持贷款数字,今年2月比去年多了4个工作日,不过即使调整了这个因素,日均贷款依然强劲。企业信贷需求亦保持活跃。今年2月新增企业长期贷款达到1.1万亿元,相当于去年2月整体新增人民币贷款水平。企业短期贷款也贡献相当大,达到5790亿元,而去年2月为4110亿元。居民风险情绪似乎亦显示出回稳的早期迹象,他们的借款增加了2080亿元,而去年2月则减少了3370亿元。存款在2月份增加了7930亿元,反映他们仍在累积额外银行存款,截至2月底,金额达到 15.4万亿元。家庭信心反弹速度及力度,仍取决于持续的经济复苏,尤其是房地产行业。
整体新增社会融资规模(TSF)亦好过预期,2月达到3.2万亿元。除了有贷款数据强韧外,政府债券发行量从去年2月的2720亿元增至8140亿元。新的经济政策领导人可能希望通过对经济的承诺,在5年任期中有一个强劲开局。公司债券发行规模回升至 3640亿元,为2022年5月以来最高。与信贷数据一致,2月广义货币供应(M2)按年增速加快至12.7%,也高于预期,是自2016年3月以来最高。
居民信心修复或已开始
内地上月进口和通胀疲软,今次的社会融资及贷款数据,可能有助于缓解对内地经济复苏的担忧。政府债券的发行证明了新一届政府强势开局的期望。企业方面目前可能表现更好,尤其是在信贷需求旺盛且出口增长好于预期的情况下。居民信心修复可能已经开始,之前担心提前偿还按揭贷款拖累资产负债表缩水的担忧,并未成为现实。中国股票经过近月调整后,仍然具备投资价值,经济复苏的故事继续是今年余下时间,支持估值回升重要动力。
花旗银行投资策略及环球财富策划部主管
廖嘉豪
人民银行公布,2月新增人民币贷款为1.81万亿元(人民币,下同),高于市场预期,考虑到有报道指人行2月份曾向银行传达放慢贷款的「窗口指导」,意味潜在的信贷需求可能会更加强劲。今年头两个月新增人民币贷款达到6.7万亿元,而去年同期为 5.2万亿元。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速从今年1月的11.3%回升至2月底的11.6%。
今年农历新年假期较平常早,可能支持贷款数字,今年2月比去年多了4个工作日,不过即使调整了这个因素,日均贷款依然强劲。企业信贷需求亦保持活跃。今年2月新增企业长期贷款达到1.1万亿元,相当于去年2月整体新增人民币贷款水平。企业短期贷款也贡献相当大,达到5790亿元,而去年2月为4110亿元。居民风险情绪似乎亦显示出回稳的早期迹象,他们的借款增加了2080亿元,而去年2月则减少了3370亿元。存款在2月份增加了7930亿元,反映他们仍在累积额外银行存款,截至2月底,金额达到 15.4万亿元。家庭信心反弹速度及力度,仍取决于持续的经济复苏,尤其是房地产行业。
整体新增社会融资规模(TSF)亦好过预期,2月达到3.2万亿元。除了有贷款数据强韧外,政府债券发行量从去年2月的2720亿元增至8140亿元。新的经济政策领导人可能希望通过对经济的承诺,在5年任期中有一个强劲开局。公司债券发行规模回升至 3640亿元,为2022年5月以来最高。与信贷数据一致,2月广义货币供应(M2)按年增速加快至12.7%,也高于预期,是自2016年3月以来最高。
居民信心修复或已开始
内地上月进口和通胀疲软,今次的社会融资及贷款数据,可能有助于缓解对内地经济复苏的担忧。政府债券的发行证明了新一届政府强势开局的期望。企业方面目前可能表现更好,尤其是在信贷需求旺盛且出口增长好于预期的情况下。居民信心修复可能已经开始,之前担心提前偿还按揭贷款拖累资产负债表缩水的担忧,并未成为现实。中国股票经过近月调整后,仍然具备投资价值,经济复苏的故事继续是今年余下时间,支持估值回升重要动力。
花旗银行投资策略及环球财富策划部主管
廖嘉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