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土地供应的重要性

2023新一年到了,去年世界各地乃至本港面对很多没有预见的挑战,对经济民生有很大的影响。在这新年初始的时候,本文将回顾过去十二个月本港的土地供应,以及展望未来的情况。

2022年政府公开招标出售了15幅土地,其中包括8幅住宅地和3幅商业地,比2021年推出的11幅地数量还多些。但因缺乏大型地皮推出,如2021年推出的中环海滨3号地皮(成交金额508亿)和铜锣湾加路连山道地皮(成交金额约198亿),2022年政府招标卖地收益只有约293亿,比2021年的总金额1080亿少73%。政府发展北部都会区、明日大屿、交椅洲人工岛等让市民看到较清晰的中长期土地供应源头,唯政府短期内仍缺乏大规模地块可招标出售,将会影响到2023年卖地收入,也是可预见的趋势。

至于在契约修订和换地方面,2022年政府从这些来源的土地收入共约267亿,比2021年的346亿少大约22%。2022年内有些为近年少见的大金额补地价成交,包括年初九龙建业的牛池湾换地(补地价金额95.58亿)和港铁公司的小蚝湾发展(补地价金额86.03亿)。

2022年12个月的政府卖地和补地价收益总数约为561亿,比2021年同期总数少约六成。相信按政府财政年度计算,即使加上未来三个月的卖地和补地价项目,政府的所有土地收益只能达预算1200亿的一半,总数会比过去五年任何一年(总收入887亿至1648亿不等)也低。土地收入低,很多人归咎楼市下行,因而影响地价下跌。无疑本地房地产市场在2022年下半年受环球经济下行以及息口上掦等负面因素影响,但楼市甚至地价下跌的幅度远远不及土地收益下跌的幅度,相信收益下跌的重点仍然是政府造地的数量和节奏。未来两三年间,政府土地收益会受新发展区换地、收地再推出新卖地的速度影响。

政府于2022年10月公布了未来十年总房屋供应目标维持430,000个单位,公私营房屋比例也维持七比三。未来五年亦会通过卖地和铁路物业发展为私营房屋市场准备可供兴建不少于72,000个单位的土地,加上市区重建局项目和其他私人土地发展项目,政府有信心将可满足私营房屋供应目标。

即使在楼市整顿期,为本港居民建立长远健康、可满足「住好啲,住大啲」的房屋市场,亦为政府带来一定的土地收入,持续稳定的土地供应仍是土地房屋政策的重点。

2023年1月3日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