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金解码——首九月收入大跌 仍受疫情反复困扰 内地餐饮股改善表现参差

国家统计局上周二(19日)公布,内地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按年增长4.4%,自一年低位回升,整体消费零售有所改善,但餐饮业表现改善程度参差,9月整体餐饮收入3715亿元(人民币.下同),按年跌2.9%,若计今年头九个月,餐饮收入25226亿元,按年大跌23.9%。
高盛发布关于餐饮业复苏的最新行业报告显示,尽管新冠疫情受控、水患影响逐步减退,且9月有中秋节日效应,但9月销情只较8月改善数个百分点,与该行推论十一假期零售市道逐步改善,但消费动力不足,反映内地餐饮业仍然受疫情反复、经济增长急煞车及市场竞争等因素困扰,相比之下,经营太二酸菜鱼的九毛九(9922)、台资美食KY在华业务的影响较该行预期小,对呷哺呷哺(520)旗下中高端品牌凑凑火锅的影响符合预期,但对海底捞(6862)的影响之大则是预料之外。
  基于多个不利因素限制餐饮行业的收入增长,包括新冠病例在区域性翻发、极端天气和财富收缩影响,高盛认为选股必须专注盈利能力的弹性,故此看好九毛九及百胜中国(9987),这两家餐饮企业正进行效率提升的数码化工程,而且同店销售恢复较同业快,无需过多打折优惠去吸引客流量,加上两家餐企长期持续增长和新兴的多品牌产品群组,故此予九毛九「确信买入」,予百胜中国「买入」评级。
九毛九百胜中国获看好
  高盛报告指,即使9月福建省爆发病例,太二酸菜鱼于9月份同店销售额亦能接近2019年疫情前的9成水平,8月比例亦是9成,十一假期间更提高至96%,但管理层对餐饮业务仍持审慎态度,特别是收入主要来源的华南地区。整体而言,今年头三季同店销售已接近疫情前9成,较该行预期的8成为优,今年9月太二酸菜鱼增设20家门店,第三季合计共净增加35家门店,与其预测下半年增设65家门店的进度相符。至于九毛九其他品牌,同店销售亦接近疫情前接近8成至8成以上,十一假期则劲升至疫情前的102%,与公司进行精简流程及改善家庭交通有关。除百胜中国及九毛九外,高盛予海底捞(6862)、呷哺呷哺(520)及美食KY三家餐企的评级为「中性」。该行指,海底捞的销售及同店销售虽然较8月改善,但仍低于7月销售水平。管理层强调,新冠病例的区域复苏影响中秋假期的生意。
  至于呷哺呷哺,9月份业务恢复情况与8月份相若,即同店销售分别保持疫情前70%及80%水平。这应该意味著呷哺呷哺及凑凑火锅的第三季同店销售分别是疫情前70-75%及80-85%的水平,这大致符合该行预测。踏入十一长假,凑凑火锅的同店销售跃升至2019年100%水平,而呷哺品牌则保持在70%以上。
  瑞银报告担心,今年余下时间内地餐厅到店复苏的趋势不确定,由于第三季疫情反弹,下调所覆盖餐饮股盈测。上半年全国商场人流较2019年同期跌18%,据中国商业地产协会称,主因在于消费信心转弱,增加使用送餐服务,以及防疫限制。该行料收紧K12教育机构监管将进一步压抑商场人流。
料海底捞关闭亏损门店
  该行看好百胜中国,因其到店业务敞口较小,其近期股价回落已反映第三季盈警。该行对呷哺呷哺予「买入」评级,目标价由9.5元降至9.3元,料其员工激励计划、关闭低效分店对公司渐进正面,且估值不高。另该行维持对海底捞的「中性」评级,目标价由42.5元降至32元,料管理层决定关闭表现跑输分店需时。
  美银则继续看淡海底捞,将今明两年每股盈测分别削63%和40%,以反映扩张速度放缓及盈利能力下降。目标价由34元下调至28.7元,重申「中性」评级。报告指,根据该行渠道调查,海底捞有可能在年底前暂停营运100至150间亏损门店,占门店总数的6%至9%。尽管暂停营业而不是直接关闭门店可能无法提供即时效果,但仍认为是提高翻桌率和降低损失的第一步,预计明年将出现同店销售增长和更好的盈利能力。

百胜中国跌穿所有均线
公司动向:与意大利咖啡品牌Lavazza各注资2亿美元,以协助Lavazza拓展中国业务,目标至2025年开设1000家门店。
最近业绩:6月底止中期营收50.08亿美元,按年升37%,期内纯利4.11亿美元,按年升111.9%。
股价走势:6月初见52周高544元,其后股价反复回落,近日更跌穿所有均线。
大行评估:高盛予其评级「买入」,降目标价至568元。

海底捞下试22元
公司动向:优化海底捞APP首页和社区功能、捞币商城,上线了APP钱包支付功能。
最近业绩:中期营收200.94亿元人民币,按年升105.9%,期内亏转盈赚9452.9万元人民币,上年同期蚀9.65亿元人民币。
股价走势:2月底见52周高85.8元后,股价如江河日下,近日跌穿所有均线,下试22元水平。
大行评估:高盛予其「中性」评级,目标价27元。

信义光能渐见支持
  隔晚美股杜指从高位回落,纳指牛皮,港股昨日期指结算稍为反弹后回软,恒指曾升107点见25736点全日高位,午后曾跌155点低见25473点,全日跌73点,收报25555点,连跌三日;国指跌0.4%,收报9052点;恒生科技指数升3点,收报6445点,大市成交1293亿元。
  百威亚太(1876)收报20.65元,逆市升8.6%,公司预计大宗商品价格在来年会持续上升,下月起在特定城市加价3%至10%。高盛指百威亚太第三季业绩符合预期,加上毛利率改善,重申「买入」评级,目标价25.6元。
  伊利将以34.33%持股成为澳优乳业(1717)最大股东,股价升6.7%,大和报告指伊利与澳优在婴儿配方奶业务上目标客户、价格范围及渠道不同,料未来有重大营运协同。予澳优「买入」评级,目标价14.5元,相当于今明两年平均预测市盈率15倍。
  板块方面,大型科技股涨跌各异,美团、阿里巴巴、网易微升,快手、小米微跌。李宁(2331)以先旧后新方式配售1.2亿股,集资105亿港元,大和认为,预期今年每股盈利会因此摊薄约0.6%,而2022至2023年摊薄约2.8%,续予李宁买入评级。
  煤炭、钢铁、铝、铜等有色金属板块普跌。兖州媒(1171)跌3.8%,洛阳钼业(3993)大跌7%,单季净利环比明显下滑。俄铝(486)跌7%,三季度铝销量环比下滑11.8%。库存增幅超预期,国际油价重挫,中石油(857)跌3.6%。国内商品期货收盘,焦煤合约跌停。
  比亚迪(1211)周二创324.6元历史新高,昨日跌2.2%至301.8元。赣锋锂业(1772)跌5.5%至147元,子公司暂停对Bacanora公司要约收购,待墨西哥政府批准后恢复。此两股仍是相对强势,可候调整吸纳。亿和控股(838)制造金属及塑胶模具,第3季直接供货特斯拉并进行量产。股价再涨19.5%。
  中金下调港交所(388)目标价至580元,季绩符预期,第三季收入按年持平,按季增长7%,其中主营业务收入按年增长10%,按季增长12%,主要受成交回升带动,与该行预期一致;净利润按年跌3%,按季升17%,基本符合预期。股价跌3%至467.6元。
  始终受惠政策的板块久不久便会回升,信义光能(968)波动中仍见反复升16元之下低吸,仍是比较稳阵的博反弹对象。
财金解码 本报记者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