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尖多士——不同的「躺平」

  中国年轻一代发明「躺平主义」,描述当今时代特色,入木三分,日后史书记录,地位有如美国战后一代称为「垮掉的一代」(the Beat Generation),形象生动,后世容易理解。
  躺平的这一代主张不奋斗、不结婚、不生育、不消费,乍一看,似与日本早已兴起的宅文化、草食男女、低欲望社会潮流相呼应,其实不然。
  日本自从九十年代经济泡沫爆破,失去高速增长的动力,但日本民间累积财富日久,六十年代末已中产阶级化,日本人自出生起,享有丰富的物质生活,已经至少三代,亦即所谓的X、Y、Z世代。
  日本的低欲望社会的兴起,有物质生活极丰富的前提,又有西方环保潮流的辅助,以及互联网技术催生的隐蔽生活方式,加上日本文化中「避免为他人添麻烦」的传统,是否变相促进抗拒社交,也未可知;甚至日本美学对于孤清、侘寂的品味,都与低欲社会、断舍离风潮相契合。
  但中国文化一向注重世俗生活,追求多子多孙,富贵荣华,热闹喧哗,中国年轻人「躺平」口号的背后,还有淘宝网店上无数廉价薄利的商品,有拼多多之拼单团购的消费模式,有数以亿计的人月收入只有一千人民币,中国游客在欧洲名店暴买的光景,顶多是短短十来年,现如今选择「躺平」,听来总有点无奈。
陶杰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