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向教育︳遇挫折小朋友最怕听到这句话!生命教育老师林秋霞:要欣赏尽了力的自己

更新时间:07:15 2024-02-05 HKT
发布时间:07:15 2024-02-05 HKT

正向教育︳情绪无色无味、无形无相。每个人都有情绪,学童压力层叠积压,纠缠难解,最不欲见是放弃生命。教育局推出了《精神健康素养》资源配套,期望学生认识精神健康,在有需要时寻求协助,同时提醒学校需优先考虑学生的精神健康,勿只关注课业。环顾本地,早有生命教育工作者、学校甚至幼稚园,着力推动正向教育,望能将正面的种子植根于学童心中,就算面对失败挫折也能安然面对,一起面对生命不止是学业的挑战。家长作为孩子身边的必然同伴,也可尝试转换思想,以新方式跟孩子相处,让彼此成为互相生命的光,微亮而温暖,一起走过成长的岁月。

正向教育不应只是如此

让我们先认识这个人。香港挫折教育发起人、Why Not Education创办人及总监林秋霞(林老师),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及教育学院,完成学业后当上了中学通识老师教F班,自豪同学各有专长且乖巧,至今仍然相聚,亦师亦友。正正这一班若然以成绩计是failure,却是林老师眼中如珠如宝的学生,加上2017年很多学童轻生新闻冲击,令林老师顿觉「教育不应只是如此」

正向教育︳林秋霞老师的CV可以用发光来形容,可是她自觉那只是别人眼中的成功。(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正向教育︳林秋霞老师的CV可以用发光来形容,可是她自觉那只是别人眼中的成功。(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以伤和伤而深深结合

「无错,他们是F班,可是他们幽默、有人情味、懂照顾人,这些特质就算考科科A也未必拥有,加上社会令学生感到好像只有成绩好才有出路,我反思难道社会真的只有一条出路?如果离开教席,我可以做甚么既能搣走这些学生的标签,又同时建立一种正向思想?」

每场活动,林老师由道具至服饰、场景布置一丝不苛,现场看恍如精彩的栋笃笑,难怪同学投入其中。(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每场活动,林老师由道具至服饰、场景布置一丝不苛,现场看恍如精彩的栋笃笑,难怪同学投入其中。(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坦言以策略性方案进行理念 ,林老师觉得一味说成功自强已不合时宜,而她非常喜欢村上春树的一句话「以伤和伤而深深结合。」(《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于是大胆地想到以「失败挫折」为出发点,再参考澳洲一间学校的「失败周」,当时跟循道卫理合作了一个连续四天的活动。「以逆向角度进行正面的思想教育,从最初争议声中走到今天,学界开始赋予更多信任与支持;大家试想想,如果跟一位已经受伤的孩子高喊『你积极啲、勇敢啲』其实是违反人性,让他感到更受伤。」

幸福从没有远离

抱持着这份信念,林老师开始走入校园,四年来举行一场又一场的生命教育讲场,虽然主题或有不同,但主轴都是依着孩子成长需要,配合社会发展趋势,面对小学生或中学生都大谈失败、挫折,咦,说好的正向呢?「如果没有好好装备自己,由得伤痛蔓延,那么伤口就永远没结疤,孩子从没有得到安慰。」林老师说生命教育没有即时回报,只能播送种子到孩子的心,并期望再深入一点,走进孩子的家庭。「早前在大埔浸信会公立学校举行了『幸福照相馆』活动,让家长与孩子一起在复古场景中拍照留念,家长走进那些具回忆意义的场景已经非常感触,也让他们记起孩子出生时的美好,提醒自己毋忘最初的幸福,好些家长都感动落泪,在功课与考试之,幸福其实从没有远离。」

为了引起学生兴趣,林老师笑言是以迪士尼化这个社会学概念作为推动生命教育的策略之一。(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为了引起学生兴趣,林老师笑言是以迪士尼化这个社会学概念作为推动生命教育的策略之一。(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孩子,请为自己存活

在讲求成绩好就是卓越人生的年代,常说的学童压力除了学业,每个孩子面对的各有不同,但林老师以过往任通识老师时的教材概括:个人成长、人际关系。「踏入后疫情年代,整个社会气氛已不同,个人成长、人际关系的难题剧化,孩子没有未来感,更甚是没有朋友,难道家长还说读好书、揾好工、以后一世好轻松?孩子只感离地。若然家长能跟孩子直认社会好艰难,既然看似没有未来,不如就当每天都是最后一日好好去过,相信孩子反而能得到安抚,以及感到家长是与自己同步。」

采访当天有欣赏电影环节,同学主动扶持受感动的同伴,这才是最动人之处:体察别人需要。(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采访当天有欣赏电影环节,同学主动扶持受感动的同伴,这才是最动人之处:体察别人需要。(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学童的生活与成绩高低挂钩,林老师坦言要尝试源头减压。「做人每分钟都有压力,同时也忘了所有令自己开心的东西其实是免费,阳光空气鲜花,世界如此美丽就是创造给大家欣赏,何以孩子总感到读书辛苦?因为他们不是为自己读书。从前还是在校老师,学生交功课时常说:『交功课畀你。』我一定纠正:『不是交给我,是为你自己交。』要告诉孩子,你们是为自己存活,不是为家庭为期望为成绩,如果他们只懂为别人而干,到头来所有意愿都是别人的,当遇上困难就会更感挫败,失却所有勇气。」

对焦需要说适当的话

林老师同时提醒:家的样子就是孩子的样子。「华人社会不流行赞赏,又讲求谦虚,家长自己都不是在受欣赏的环境中成长,没有放过自己,也没有放过孩子,对着孩子自不然开口『咁慢』、『点解成日做唔到』,我们要在家庭凝结欣赏文化,不是盲目吹捧,也不是单一地只欣赏成绩。一位辅导心理学家曾跟我分享,人生是不断遇到自己,为何我们会责备孩子?因为他们做不到自己想做的事,又或自己做到而他做不到。家长们,多不值得,明明是爱孩子,却用了自己过往也不喜欢的方法去对待孩子,结果大家都受伤了。」

学童压力层叠积压,教育局推出了《精神健康素养》资源套,提醒学校需优先考虑学生的精神健康,勿只关注课业。 (图片来源:资料图片)
学童压力层叠积压,教育局推出了《精神健康素养》资源套,提醒学校需优先考虑学生的精神健康,勿只关注课业。 (图片来源:资料图片)

家长能放弃固有的相处糢式,探索并看进孩子的内心,孩子一定能感受到,林老师说:「曾问过中学生最不想听到哪句说话?(努力、加油?)Exactly!我没努力吗?晚晚做功课做到十二点几啊—— 我们要对焦需要而说适当的话。家长明明希望孩子成为更好的人,但不期然让他感到自己是一个失败的人;孩子输了比赛,最怕家长说『你下次再努力』。一个『你』字将孩子推进了一个人孤单的境地,他们不是要建议,而只想要安慰,要是家长能告诉孩子『辛苦了,下次我们一起努力』,孩子知道自己不是孤军作战,会有人陪、有人谅解,试问怎会走到不可逆转的状况呢?他们痛苦无助站在边缘时,要是有一丝记起曾有人告诉他们会陪伴面对一切,事情或许就能改变了。」林老师说到眼睛红了。

也请关怀老师

跟学校合作办生命教育,林老师感受甚深是也请关怀老师。「从来都说学生、家庭与学校是铁三角。自己都做过老师,太明白老师的辛劳与压力,他们也很想跟同学表达关怀,可是繁重的课业,实在没时间没空间再拨多点时间到学生身上,其实老师内心也有很多杂物,需要整理清洗,唯有强壮好自己的心灵,才更能看见孩子所需,成为他们的好伙伴。」

怎知道同学有被活动打动?看,完结时拥抱林老师就知道了。(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怎知道同学有被活动打动?看,完结时拥抱林老师就知道了。(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后记:on the way

推动生命教育多年,林老师承认自己也常遭受挫折。「唯有自己学习转化。这一刻我问自己:唔做就冇压力,又或重复过往就不会失败,可是,停滞不前对我来说才是挫折。很喜欢一句说话:刚强是我,脆弱也是我,我会欣赏尽了力的自己,开心自己有尽过力,这些年我一直是on the way、on my way,也希望大家是on your way not on their way!」

林老师期望同学将自己变成一道光,然后吸引其他人一起发光。(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林老师期望同学将自己变成一道光,然后吸引其他人一起发光。(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由小猪到叻猪到珍珠个珠

一个二个颁给自己的「叻猪奖」。(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一个二个颁给自己的「叻猪奖」。(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大埔浸信会公立学校的生命教育由最初小五「挫节」、小六「未来」,渐渐发展成每级各有主题:小一「幸福」、小二「优秀」、小三「奇迹」、小四「We are电影大联盟」。探访当天由林老师带领的「优秀日」活动,先有电影《莎乐的神奇网网》欣赏,然后林老师以电影中的小猪带出每位同学都要赞赏自己的「叻猪」(优秀)事,再画出「叻猪奖」(校长老师都有份)加冕自己,最后林老师提醒同学:「我们每只小猪都是如珍珠般珍贵的宝珠(大意)。」恍若明珠般珍贵,愿每位孩子都是快乐的儿童。

(由左至右)吴满堂副校长、蔡碧蕊校长、生命教育统筹王玉梅老师与林秋霞,这团队一拍即合。(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由左至右)吴满堂副校长、蔡碧蕊校长、生命教育统筹王玉梅老师与林秋霞,这团队一拍即合。(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文:刘佩桦

图:由受访者提供
 

相关文章︳作文技巧︳家长同学分享作文困难点:广东语转书面语好难?英文文法不肯定?

相关文章︳作文技巧︳中文作文老师抢分贴士:4个中文作文技巧必须知道+3个必学写作活动

相关文章︳作文技巧︳英文作文抢分必养成一个习惯 英文老师:要改善要先知3大弱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