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医学院破解胃癌弱点 新疗法杀癌效率激增6.3倍 肿瘤生长速度减缓逾6成
发布时间:09:30 2025-11-27 HKT
胃癌是本港第6大常见及致命癌症,不少患者确诊时已属晚期,晚期患者5年存活率不高。港大医学院近日在胃癌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成功破解癌细胞的「代谢密码」,发现人体「第2大脑」——肠道神经系统,竟是助长胃癌生长的关键「帮凶」,而新疗法杀癌效率更可增6.3倍。这项研究为胃癌治疗展开了全新道路,研究成果已刊登于国际期刊《细胞–干细胞》。
阻断癌细胞「能源」 肿瘤生长减65%
过往癌症研究多集中于癌细胞本身,但肿瘤周边的微环境同样对其生长有深远影响。是次由港大医学院领导的研究,首次揭示消化系统中的「肠神经元」会与胃癌细胞互动,改变其代谢模式,令癌细胞变得更依赖脂质(包括脂肪酸和胆固醇) 去维持生长。研究团队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大规模扫描细胞中约2万个基因,最终成功锁定2个在脂质代谢中扮演的关键因子:
- ACACA: 控制脂肪酸合成
- LSS: 控制胆固醇代谢机制
这2个因子如同癌细胞的「能源工厂」,负责制造脂质供其生长。团队在动物实验中证实,使用抑制剂阻断这些因子后,能够显著减缓肿瘤生长速度达65%。



配合胆固醇抑制剂 杀癌效果升6.3倍
团队更开发了全新的研究模型,模拟肠神经元渗透胃癌组织的情况。结果发现,若配合使用胆固醇抑制剂,杀死癌细胞的效率竟可大幅提升6.3倍。领导研究的港大医学院生物医学学院副教授黄兆麟教授解释:「肠神经元可以增加胃癌细胞对脂质的需求,而且胃癌细胞更容易受到胆固醇抑制剂的影响。」不仅有助开发胃癌新药,亦有助预测患者对治疗的反应,迈向精准医疗。
预计应用可拓展至胰脏癌、肝癌
黄教授补充,未来医生可透过检测患者肿瘤组织中的脂肪酸代谢因子,作为生物标记,从而更准确地预测哪些病人对脂代谢抑制剂治疗有较好反应,为他们配对最适合的个人化治疗方案,提升疗效和成功率。
研究团队相信破解此「代谢密码」的应用潜力不限于胃癌,或可拓展至同样有密集神经元渗透的胰脏癌、肝癌等,此研究方向亦提供了极具价值的新视角。团队将进一步拓展至其他癌症研究,为癌症治疗带来创新突破。
资料来源:港大医学院
延伸阅读:全球40岁以下胃癌个案增 爱吃外卖为何成帮凶?医生教看大便自测征兆
---
相关文章:
肠胃健康|吃白粥也伤胃?4大「养胃」习惯恐伤胃 饮汤忽略1事或患胃癌
26岁女婚前患胃癌病逝 男友最后告白:再相遇相爱 自测12大胃癌征兆
90%胃癌个案因染幽门螺旋菌 医生揭逾半港人带菌 2类职业易中招!
夫妇常吃1种菜 双双患胃癌!是2A级致癌物?医生揭这样吃最致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