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感染流感后1个月 更易中风/心肌梗塞 出现8大症状即求医

更新时间:11:59 2025-11-13 HKT
发布时间:11:59 2025-11-13 HKT

感染流感后,也有机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风险?有研究发现,在感染流感后的1个月,患者发生心肌梗塞的机率会显著增加,中风风险更会大增5倍。医生建议,若身体感染流感后出现8大症状,随时是心血管病的警号,应立即求医,

研究揭感染流感后1个月 更易中风/心肌梗塞

内科医生傅裕翔在facebook专页发文指,不少人普遍认为流感康复后便无后顾之忧,但最新研究证实,感染流感后一个月,是心脏病与脑血管病的「高危期」。除流感病毒外,感染其他病毒如带状疱疹、乙型与丙型肝炎、甚至RSV,也都与长期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有关,相关研究于今年11月于《美国心脏协会期刊》刊登。

 

 

研究有何发现?

该研究透过整合分析155篇相关文献,结果发现感染不同病毒后,都会增加心脑血管病风险:

  • 流感感染在发病后第一个月内,会使急性心肌梗塞发生风险飙升4.01倍,中风风险更高达5.01倍。
  • COVID-19感染者罹患冠心病的风险增加27%,中风发生机率也提升23%。
  • 带状疱疹病毒感染与冠心病风险上升12%及中风风险增加18%具显著相关性。

研究也指出,病毒感染引发心血管事件的两条路径:

  1. 间接攻击(免疫风暴):病毒引发免疫系统过度反应,产生全身性发炎现象,导致血管内皮组织受损、加速血栓形成与动脉粥状硬化。
  2. 直接攻击(心肌侵犯):部分病毒种类能直接侵入心肌细胞,引发病毒性心肌炎或心律不整等。这正可解释临床上为何会出现感染后急性心肌梗塞(AMI)病例。

研究显示,即使没有高血压、糖尿病或吸烟等危险因子,年轻族群在感染流感或新冠病毒后,仍可能在短期内突发中风或心肌梗塞。关键在于发炎反应属于全身系统性事件,当人体遭受病毒侵袭时,会导致血液黏稠度上升、血管管径收缩,使心脏与大脑瞬间承受超乎平常的压力。

该项研究作者特别强调,积极预防流感及其他病毒感染本身就是心血管疾病防治的重要环节,而打疫苗这种保护效果并非来自病毒成分本身,而是源自免疫系统经过训练后所产生的稳定反应。建议透过接种疫苗来降低相关风险:

  • 流感疫苗:能降低心肌梗塞与中风发生风险约20%至40%。
  • 带状疱疹疫苗:可减少心血管疾病发生机率达23%。
  • COVID疫苗:使感染后出现心血管并发症的机率显著下降。

傅裕翔医生提醒,冬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流感、RSV、腺病毒、甚至肺炎链球菌经常同时流行,若这些感染与中风、心脏病等心血管事件产生叠加效应,健康风险就被放大。许多长者常误以为,既已罹患心脏病就不适合接种疫苗,但实际情况恰恰相反,心血管疾病患者正是最需要疫苗保护的族群,因为感染病毒后会使心脏负荷大幅加重,疾病恢复期也随之延长。

患流感后出现8大症状即求医 疲倦也高危?

傅裕翔医生表示,若长者在感染后1-4周内出现以下症状,应立即就医切勿拖延观察,这些征象往往非单纯感冒未愈,而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警号:

  • 突然的胸闷
  • 呼吸急促
  • 冒冷汗
  • 手脚无力
  • 讲话不清楚
  • 脸部歪斜
  • 心跳忽快忽慢
  • 莫名疲倦

甲型流感/乙型流感 哪种死亡率最高?

根据衞生署资料,季节性流行性感冒(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致的急性呼吸道疾病,已知可感染人类的季节性流感病毒有3种类型:甲型、乙型和丙型。其中甲型与乙型流感占感染的大多数,而多年来流感疫情爆发,通常都与甲型病毒有关。

1. 如何分辨甲型流感?

  • 常见症状:发烧、发冷、头痛、咳嗽、喉咙痛及流鼻水
  • 高风险人士:长者、小朋友或免疫力较低人士受感染后,可能会出现支气管炎或肺炎,甚至脑炎、心肌炎或心包膜炎等并发症,最严重可致命。
  • 严重程度/死亡率:病情一般较严重,死亡率较高。
  • 传染力:传染及致病能力较高,为目前主要会造成流感大流行的流感病毒。当新型甲型流感出现时,有可能导致新一波的流感爆发

2. 如何分辨乙型流感?

  • 常见症状:与甲型流感相似。
  • 传染力/严重程度/死亡率:病情一般较甲型流感轻微,死亡率较低。演化速率较甲型流感病毒低2至3倍。

衞生署指,流感高峰期一般为每年1月至3月,或4月及7至8月。大部分人患上流感后能自行康复,症状较轻微的人士应要有充足休息和多喝水。若出现流感病征,不应上班或上学。如果病征持续或恶化,应立即求诊。

流感有哪些症状?与一般感冒有何分别?

据衞生署资料,流感高峰期一般为每年1月至3月,或4月及7至8月。其症状、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痊愈期,与普通感冒有何分别?

常见症状:

  • 流感:发烧、咳嗽、喉咙痛、流鼻水、肌肉痛、疲倦、头痛、呕吐、腹泻等
  • 感冒:喷嚏、鼻塞、流鼻水、咽喉疼痛、咳嗽、声嘶、头痛、发烧

并发症:

  • 流感:支气管炎或肺炎
  • 感冒:可能有零星发冷、连带疲倦、流汗、肌肉及关节疼痛

流感/感冒 潜伏期:

  • 流感:约1-4日
  • 感冒:约1-3日

流感/感冒 流行期:

  • 流感:每年1月至3月,或4月及7至8月
  • 感冒:一年四季

流感/感冒 痊愈期:

  • 流感:约2-7日可自行痊愈
  • 感冒:约2-5日可自行痊愈

传染途径:

  • 流感:透过飞沬直接传播,或经接触间接传播
  • 感冒:吸入或接触带有传播性的呼吸分泌物

痊愈方法:

  • 流感:充足休息、多喝水,如医生处方可服抗病毒剂减轻病情
  • 感冒:多饮清水、进食有营养及易消化的食物、充足休息。每日可用半茶匙盐水漱口3次或以上

资料来源:内科医生傅裕翔衞生署《美国心脏协会期刊》

延伸阅读:患流感后吃甚么快痊愈?营养师教4大对症饮食贴士 增抵抗力抗发炎

---

相关文章:

本港连续2日录儿童流感严重个案 医生叹流感未必可「吽返好」 吁打疫苗减重症

本港13岁女童感染流感亡 专家教吃5类食物增免疫力 多吃1种鱼也有效!

抗流感饮食|必吃8类营养增免疫抗流感 这种蔬果用油加热煮 修复黏膜阻病菌入侵

转季流感恐并发肺炎致死 必吃4类食物增免疫力抗流感 1种海产降重症死亡风险

最Hit